【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农业插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插秧方式多是人工手动进行,首先人们需要用工具将泥土翻开,接着再将秧苗插入翻开的泥土,且为了便于秧苗的生长,通常需要使秧苗分布均匀,横竖都在一条线上,但这样需要人们对插秧的熟练度较高,而现有的插秧机器通常体积较大,对于一些较小的田地,或道路较窄的田地,插秧机器通常无法较好的移动,如此就较为不便。
[0003]因此,针对上述缺点,我们需要研发一种体积较小、便于移动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插秧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体积较大,对于一些较小的田地,或道路较窄的田地,插秧机器通常无法较好的移动和人工手动插秧对熟练度要求较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便于移动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农业插秧设备。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包括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移动机构;翻泥机构,移动机构上设有翻泥机构。
[0006]在本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有:支撑板(1),支撑板(1)上设有移动机构(2);翻泥机构(3),移动机构(2)上设有翻泥机构(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移动机构(2)包括有:伺服电机(20),支撑板(1)底部设有伺服电机(20);连接架(21),支撑板(1)上对称设有连接架(21);转柱(22),连接架(21)之间转动式设有转柱(22),转柱(22)与伺服电机(20)输出轴之间设有传动组件;第一轮子(23),转柱(22)两端均设有第一轮子(23);第一支撑架(24),连接架(21)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架(24);第二支撑架(25),第一支撑架(24)上转动式设有第二支撑架(25);第二轮子(26),第二支撑架(25)上转动式设有第二轮子(26)。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翻泥机构(3)包括有:导向框(30),支撑板(1)上对称设有导向框(30);第一固定柱(31),导向框(30)内均设有第一固定柱(31);第一弹簧(32),第一固定柱(31)上均套有第一弹簧(32);翻泥齿(33),第一固定柱(31)之间滑动式设有翻泥齿(33),翻泥齿(33)与第一弹簧(32)连接;第一活动块(34),翻泥齿(33)上对称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块(34);第二弹簧(35),第一活动块(34)均与翻泥齿(33)之间对称设有第二弹簧(35);转杆(36),转柱(22)上对称设有转杆(36),转杆(36)与第一活动块(34)配合。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下料机构(4),下料机构(4)包括有:第一固定块(40),连接架(21)上均设有第一固定块(40);下料筒(42),第一固定块(40)之间设有下料筒(42);固定板(41),下料筒(42)上设有固定板(41);第一挡板(43),下料筒(42)下部滑动式设有多个第一挡板(43);第三弹簧(44),第一挡板(43)均与下料筒(42)下部之间设有第三弹簧(44);第二固定柱(45),第一挡板(43)上均设有第二固定柱(45),最外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柱(45)均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柱(45)连接,第二固定柱(45)与转杆(36)配合。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业插秧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间歇机构(5),间歇机构(5)包括有:第二挡板(50),下料筒(42)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挡板(50);第二固定块(51),第二挡板(50)上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51);挡块(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