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有机氯污染土壤的纳米零价铁-线虫协同修复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044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氯污染土壤的纳米零价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氯污染土壤的纳米零价铁

线虫协同修复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氯污染土壤的纳米零价铁

线虫协同修复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有机氯污染是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有机氯化物作为农药被广泛使用,多数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有机氯污染物大多水溶性不高,使得土壤逐渐成为其重要的汇。例如五氯酚曾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生物杀灭剂之一,它作为除草剂和防腐剂的功能逐渐被更加安全的新型农药所替代,但由于洪涝灾害及血吸虫病在传统流行病区域的反复爆发,五氯酚仍被大量用于防治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在底泥中的浓度可高达48mg/kg。然而传统土壤修复技术如气相抽提、热处理、化学淋洗等不但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容易破坏土壤原有结构,甚至引起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但由于受到生物代谢能力的限制,存在效率不高、周期长等不足。因此,亟需发展高效去除土壤中有机氯污染物的新技术。
[0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氯污染土壤的纳米零价铁

线虫协同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筛选功能纳米材料的基础上,以人为添加促降解化合物为辅助,构建并优化纳米零价铁

线虫互作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修复材料的筛选:参考环境浓度配置五氯酚污染土壤,将一定数量的线虫添加至土壤中,测定添加不同粒径和表面改性的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中线虫存活率的影响,以评估其生态安全性;另一方面,比较有无线虫条件下不同粒径和表面改性的纳米零价铁对土壤五氯酚的降解效果;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选取线虫存活率高、五氯酚降解效果好的一种纳米零价铁材料用于构建纳米

动物协同修复体系;(2)促降解化合物的选取:在水介质中比较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两种生物还原性分子对纳米零价铁降解五氯酚的促进效果;选取效果好的一种作为强化纳米零价铁

线虫协同修复体系的添加剂;(3)单因素实验:在合理范围内对纳米零价铁、促降解化合物及线虫的添加量进行多水平取值,获得各组分不同添加量下五氯酚降解率变化曲线;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筛选合理控制效能指标下的取值范围;(4)响应面实验与建模:根据单因素实验确定的取值范围,利用Design

Expert 12软件在Box

Behnken Design中设计实验方案(三因素三水平共17组),按照设计将不同浓度的纳米零价铁、促降解化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道辉侯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