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61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6
本申请涉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及方法,其方法包括:步骤一:编码调制器预存2N+1阶编码矩阵S;步骤二:编码调制器依次输出矩阵S每行编码调制激光器脉冲;编码调制器依次输出矩阵S每行编码时输出同步电脉冲,同步采集背散射瑞利光信息存储于A/D缓冲区中,以矩阵为单位周期可多次循环进行数字平均;步骤三:工控机判断是否有断纤事件。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的编码比较,编码矩阵容易产生,奇数阶比指数阶更容易设置,跨度不大。编码无连续码,始终是固定脉宽的激光单脉冲,空间分辨率最小且稳定。空间分辨率最小且稳定。空间分辨率最小且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光纤传感
,具体为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时域反射探测技术的主要应用之处为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OTDR),同时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中也有非常广泛地应用,并成为它的主要实现技术。光时域反射仪是最常见的光纤链路测试仪器,它是在后向散射理论可以用于测量损耗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起来的,而这一理论是在1975年,由Barnoski和Jensen首次提出的。Personik在1976年,对Barnoski和Jensen提出的后向散射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进行多次实验,从而得到了多种实验数据,通过对这些实验数据的分析建立起关于多模光纤的瑞利后向散射光功率表达式。Brinkmeyer在1980年,在单模光纤中应用了此后向散射理论,并且推导出与多模光纤一样的瑞利后向散射光功率表达式,Brinkmeyer的这一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了无论在多模光纤中还是在单模光纤中都可以运用后向散射光功率表达式。H.Hart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光纤(10),计算机(11),编码调制器(12),激光器(13),光纤环形器(14),探测器模块(15)和A/D模块(16);计算机(11)与编码调制器(12)相连,A/D模块(16)与计算机(11)连接,激光器(13)与编码调制器(12)光纤连接,激光器(13)与光纤环形器(14)输入端连接,光纤环形器(14)输出端与测试光纤(10)连接,探测器模块(15)与A/D模块(1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机(11)与编码调制器(12)通过USB、RS232或RJ485连接,A/D模块(16)经接口或网口与计算机(1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为PCI、PCIe、局域网口或US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编码调制器(12)是以半导体光放大器为核心器件的编码调制器,激光器(13)选用PD或DFB半导体激光器,光纤环形器(14)选用单模光纤1X2光纤环形器,探测器模块(15)选用PIN探测器,计算机(11)选用pc104或单片机。5.一种光时域反射仪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编码调制器(12)预存2N+1,阶编码矩阵S=(a
ij
),N自然数,当i=j时a
ij
=0,当i>j,i

j是偶数时a
ij
=0,当i>j,i

j是奇数时a
ij
=1,当i<j,j

i是偶数时a
ij
=1,当i<j,j

i是奇数时a
ij
=0,这样每行有N

1个“1”,每个“1”被“0”隔开,没有连续码,其中a为矩阵元素,i表示矩阵S中第i行,j表示矩阵S中第j列,0<=i,j<2N+1;计算机(11)执行程序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舒曼梅建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陆迪盛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