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0553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包括A组分与B组分,B组分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A组分的原料包括第一聚醚、第二聚醚、第三聚醚、泡沫稳定剂、复合胺催化剂、阻燃剂、发泡剂等;通过采用水作为发泡剂,符合环保要求,配合其他原料制备得到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整体密度与导热系数达到传统聚氨酯保温材料性能要求标准,解决了现有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存在无法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同时保证整体密度与导热系数达到传统聚氨酯保温材料性能要求的问题;而提供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原料价格低廉,能够大幅缩短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材料的性能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节能降耗是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其中,通过绝热保温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消耗,而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聚氨酯硬泡)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绝热材料,在电器、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通过优异的保温性能大大减少能耗,对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采用的含氟氯发泡剂(例如HCFC

141B,即一氟二氯乙烷)由于对大气中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而被禁用,全水发泡聚氨酯体系(基于水与多异氰酸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留在泡孔中作为泡沫塑料的发泡剂的原理)将是最具环保意义的反应体系。
[0004]但是,以上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下列缺点:现有技术中的全水发泡聚氨酯体系,与原有HCFC

141B体系等传统聚氨酯保温材料相比,存在整体密度与导热系数无法达到传统聚氨酯保温材料性能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存在无法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同时保证整体密度与导热系数达到传统聚氨酯保温材料性能要求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具体是一种全水型块状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其包括A组分与B组分,其中,所述B组分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可以是市售产品),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第一聚醚、第二聚醚、第三聚醚、泡沫稳定剂、复合胺催化剂、阻燃剂、发泡剂;其中,所述发泡剂为水;所述第一聚醚是以甘油为起始剂,且第一聚醚的官能度为2.8

3.2(官能度优选为3),分子量为440

480,含水量低于0.05wt%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聚醚是以蔗糖和二甘醇为起始剂,且第二聚醚的官能度为4

4.2,分子量为400

500,含水量低于0.05wt%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三聚醚是以山梨醇和甘油为起始剂,且第三聚醚的官能度大于1的(高官能度)聚醚多元醇。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第一聚醚10

60份、第二聚醚20

85份、第三聚醚5

10份、泡沫稳定剂0.5

2.0份、复合胺催化剂0.5

2.0份、阻燃剂20

30份、发泡剂3

10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第一聚醚20

40份、第二聚醚50

75份、第三聚醚5

10份、泡沫稳定剂0.5

2.0份、复合胺催化剂0.5

2.0份、阻燃剂20

30份、发泡剂3

10份。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比例称取第一聚醚、第二聚醚、第三聚醚、泡沫稳定剂、复合胺催化剂、阻燃剂、发泡剂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所述A组分;2)按照比例称取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分别加热至25

30℃,然后进行混合均匀,发泡熟化,得到所述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在建筑保温中的应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包括A组分与B组分,所述B组分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所述A组分的原料包括第一聚醚、第二聚醚、第三聚醚、泡沫稳定剂、复合胺催化剂、阻燃剂、发泡剂等;通过采用水作为发泡剂,符合环保要求,通过采用具有适中反应活性的、低粘度的特种聚醚多元醇(第一聚醚、第二聚醚、第三聚醚);并对聚醚多元醇、催化剂(复合胺催化剂)、泡沫稳定剂等品种进行了严格筛选,配制出较低粘度,适合于全水发泡的组合聚醚配方体系,而且,整体密度与导热系数达到传统聚氨酯保温材料性能要求标准,解决了现有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存在无法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同时保证整体密度与导热系数达到传统聚氨酯保温材料性能要求的问题;而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便易行,操作过程方便快捷,不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能够大幅缩短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制备的健康、环保的全水型块状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完全满足绝热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和环保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在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下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
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专利技术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专利技术。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具体是一种全水型块状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其包括A组分与B组分,其中,所述B组分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可以是市售产品),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第一聚醚、第二聚醚、第三聚醚、泡沫稳定剂、复合
胺催化剂、阻燃剂、发泡剂;其中,所述发泡剂为水;所述第一聚醚是以甘油为起始剂,且第一聚醚的官能度为2.8

3.2(官能度优选为3),分子量为440

480,含水量低于0.05wt%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聚醚是以蔗糖和二甘醇为起始剂,且第二聚醚的官能度为4

4.2,分子量为400

500,含水量低于0.05wt%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三聚醚是以山梨醇和甘油为起始剂,且第三聚醚的官能度大于1的(高官能度)聚醚多元醇。
[0017]优选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包括A组分与B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为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的原料:第一聚醚、第二聚醚、第三聚醚、泡沫稳定剂、复合胺催化剂、阻燃剂、发泡剂;其中,所述发泡剂为水;所述第一聚醚是以甘油为起始剂,且官能度为2.8

3.2,分子量为440

480,含水量低于0.05wt%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二聚醚是以蔗糖和二甘醇为起始剂,且官能度为4

4.2,分子量为400

500,含水量低于0.05wt%的聚醚多元醇;所述第三聚醚是以山梨醇和甘油为起始剂,且官能度大于1的聚醚多元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第一聚醚10

60份、第二聚醚20

85份、第三聚醚5

10份、泡沫稳定剂0.5

2.0份、复合胺催化剂0.5

2.0份、阻燃剂20

30份、发泡剂3

1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第一聚醚20

40份、第二聚醚50

75份、第三聚醚5

10份、泡沫稳定剂0.5

2.0份、复合胺催化剂0.5

2.0份、阻燃剂20

30份、发泡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凤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汇德聚氨酯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