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再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41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料再造机,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该面料再造机,包括染缸,所述染缸内设置有笼体,且染缸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汽缸,两个电动汽缸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笼体的左右两侧,染缸的内底部焊接有盒体,盒体内活动安装有数个呈排状等距分布的转辊,且转辊上等距套装有数个偏心轮,染缸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位于盒体内腔最右侧的转辊连接,其余转辊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该面料再造机,通过湍动机构运作在染液内形成的有序湍动,可持续对染液内的面料表面进行冲击,促使面料表面附着的碎毛、断丝以及细碎纤维有效脱离面料,防止面料附着的杂质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的杂质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的杂质对染色效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料再造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生产
,具体为一种面料再造机。

技术介绍

[0002]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又称为面料再造,是指根据设计需要,对成品面料进行二次工艺处理,使之产生新的艺术效果。它是设计师思想的延伸,具有无可比拟的创新性。扎染作为服装面料再创作的其中一种手段,通过丝线将面料捆扎后浸入染缸内,待上色完成后捞出拆线,得到完成扎染的面料。
[0003]染色过程中由于染缸内的染液重复使用,面料在浸入染液以及从染液中取出时,由于染液液表面具有的张力,以及生产过程中面料表面不可避免产生的细碎纤维,极易导致碎毛、断丝和细碎纤维等杂质在染液张力作用下脱离面料并聚集在染缸内,会对批量染色的面料产生极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料再造机,可有效处理染液内积攒的面料杂质,以提高染液利用率以及产品染色质量。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面料再造机,包括染缸,所述染缸内设置有笼体,且染缸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汽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料再造机,包括染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染缸(1)内设置有笼体(2),且染缸(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汽缸(3),两个电动汽缸(3)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笼体(2)的左右两侧,染缸(1)的内底部焊接有盒体(4),盒体(4)内活动安装有数个呈排状等距分布的转辊,且转辊上等距套装有数个偏心轮,染缸(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位于盒体(4)内腔最右侧的转辊连接,其余转辊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盒体(4)顶部设置有呈等距阵列状分布的数个湍动机构(5),笼体(2)的底部设置有数组呈等距阵列状分布的收集机构(6),收集机构(6)两个为一组呈左右对称状分布在湍动机构(5)的左右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料再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湍动机构(5)包括空心柱(51)、滑动杆(52)、柔性囊(53)、湍动片(54)、隔片(55)、单向阀(56)、导气件(57)、环形膜(58)和第一磁珠(59),所述空心柱(51)焊接在盒体(4)的顶部并内腔相互连通,滑动杆(52)滑动连接在空心柱(51)内,且滑动杆(52)的底端与偏心轮接触,柔性囊(53)嵌装在空心柱(51)的顶端并贯穿其内外两侧,湍动片(5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湍动片(54)分别活动连接在空心柱(51)顶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湍动片(54)的底部均与柔性囊(53)的顶部贴合,隔片(55)固定连接在柔性囊(53)的内腔中部并将其内腔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单向阀(5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单向阀(56)分别固定安装在隔片(55)的左右两侧,单向阀(56)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与柔性囊(53)内腔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连通,导气件(57)设置在隔片(55)的中部,环形膜(58)粘接在隔片(55)的中部并贯穿其上下两侧,导气件(57)穿插在环形膜(58)中部,数个第一磁珠(59)呈等距环绕状嵌装在环形膜(58)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料再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件(57)包括固定块(571)、集气通道(572)、复位弹簧(573)、磁环(574)、锥形空心件(575)、封闭软膜(576)、第二磁珠(577)和限流孔(578),所述固定块(571)穿插在环形膜(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晨露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