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量配电多主体协调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量配电多主体协调优化方法,属于配电网投资规划
技术介绍
[0002]增量配电改革通过引入多元主体投资、运营增量配电网,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提高增量配电网运营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在此背景下,电网企业、分布式电源投资商(分布式发电投资商)、能源企业等不同类型的主体均可参与增量配电投资。但是目前针对增量配电网协调优化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增量配电网整体优化,对于不同主体的行业背景和技术优势考虑不足,尤其是不同投资主体风险偏好程度不同,即对于各个投资主体共摊风险、共享利益的个体诉求考虑不足。此外,传统的Shapley值分配方法仅考虑不同主体在合作联盟中的效益共享,未考虑投资的风险因素。增量配电多主体协调优化技术涉及的主体具有多样性,需要针对不同主体投资诉求建立相应成本和收益模型,是个多主体博弈的问题。如何构建增量配电多主体协调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投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风险偏好对增量配电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提升增量配电投资效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量配电多主体协调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增量配电系统内不同节点冷、热、电能源需求的基础数据;确定增量配电网内需规划分布式电源和接入终端综合能源设备的节点,并计算各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投资运行风险指标值;步骤2,建立增量配电投资成本模型,所述的成本模型包括分布式发电投资成本、配电网投资成本、终端综合能源投资成本;建立增量配电的收益模型,具体包括售电收益模型、供冷收益模型和供热收益模型;增量配电投资成本模型建立过程为:C
t
=C
D
+C
E
+C
G
ꢀꢀꢀꢀꢀꢀꢀꢀꢀꢀꢀꢀꢀꢀꢀꢀꢀꢀꢀꢀꢀꢀꢀꢀꢀꢀꢀꢀꢀꢀꢀꢀꢀꢀꢀꢀꢀꢀꢀꢀꢀꢀꢀꢀꢀꢀꢀꢀꢀ
(1)式中:C
D
、C
E
、C
G
分别为分布式发电、配电网、综合能源年投资成本;首先建立分布式发电投资成本模型,主要包括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的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式中:f为年值化系数,c
pv
、c
wt
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和风电的单位投资成本;w
pv
、w
wt
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和风电的投资容量;T
pv
和T
wt
分别为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风电年有效利用小时数;P
tpv
和P
twt
分别为t时刻分布式光伏和风电的出力;m
pv
和m
wt
分别为分布光伏和风电的单位运行维护成本;然后建立配电网投资成本模型C
E
=fC
fix
+C
M
+C
IM
ꢀꢀꢀꢀꢀꢀꢀꢀꢀꢀꢀꢀꢀꢀꢀꢀꢀꢀꢀꢀꢀꢀꢀꢀꢀꢀ
(3)C
fix
=C
trans
+C
line
ꢀꢀꢀꢀꢀꢀꢀꢀꢀꢀꢀꢀꢀꢀꢀꢀꢀꢀꢀꢀꢀꢀꢀꢀꢀꢀꢀꢀ
(4)C
M
=λ
M
C
fix
ꢀꢀꢀꢀꢀꢀꢀꢀꢀꢀꢀꢀꢀꢀꢀꢀꢀꢀꢀꢀꢀꢀꢀꢀꢀꢀꢀꢀꢀ
(5)式中:C
fix
为配电网固定建设成本,包括变电站投资C
trans
和新建线路C
line
,其中变电站的建设容量与最大供电负荷相关;C
M
为年维护成本;C
IM
为增量配电网的购电成本;λ
M
为设备维护成本系数;c
IM
为增量配电网向上一级输配电网购电的电价;P
e,t
为增量配电网供电负荷功率;最后,建立终端综合能源投资成本模型,包括配置电转气、热电联产机组、电制冷、燃气锅炉的设备固定费用、向然气公司购买天然气的费用、向电网购电的费用;式中:c
ER
、c
P2G
、c
CHP
、c
GB
分别ER、P2G、CHP、GB设备的单位容量成本;S
ER
、S
P2G
、S
CHP
、S
GB
分别为ER、P2G、CHP、GB设备的配置容量;c
IM,g
为增量配电网向燃气公司购买天然气的价格;投资收益模型的建立过程为:首先建立售电收益模型,包括配电网的售电收益、分布式电源售电收益以及终端综合能源设备将天然气转换为电销售的收益;
式中:R
e,t
为售电年收益;Δt'为t年第t'时段;π
pv
和π
wt
分别为光伏和风电的上网电价;π
e
为配电销售电价;P
cchp,t'
为t'时刻CCHP转换的电功率;然后建立供热、供冷收益模型供冷收益模型式中:R
h,t
和R
l,t
分别为供热和供冷年收益;π
h
和π
l
分别为单位供热价格和单位供冷价格;最后得到增量配电网的年收益R
t
为R
t
=R
e,t
+R
h,t
+R
l,t
ꢀꢀꢀꢀꢀꢀꢀꢀꢀꢀꢀꢀꢀꢀꢀꢀꢀꢀꢀꢀꢀꢀ
(14);步骤3,多主体协调优化模型为:令N为增量配电投资主体的类型数,投资主体集合表示为N
z
={D,E,G},其中D、E、G分别表示分布式发电投资商、电网企业、能源企业;在满足分布式发电投资商、电网企业和能源企业三种主体参与投资的约束条件下,以增量配电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基于合作博弈的多主体协调优化模型;则有则有则有R
1,i,t
=R
t
‑
C
t
‑
D
s,t
‑
C
tax
ꢀꢀꢀꢀꢀꢀꢀꢀꢀꢀꢀꢀ
(19)C
t
=γ
D
C
D
+γ
E
C
E
+γ
G
C
G
ꢀꢀꢀꢀꢀꢀꢀꢀꢀꢀꢀꢀꢀꢀꢀꢀꢀꢀ
(21)R
2,t
=s(R
t
‑
C
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文娟,谈健,吴晨,高赐威,陈涛,李琥,胡国伟,陈琛,吴垠,葛毅,史静,胡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