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小琴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5211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针对现有充电装置的使用位置固定,不便于移动使用位置,且充电头的使用限制较多,充电设备的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底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杆把手,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控制箱,所述充电控制箱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绕线轮盘,绕线轮盘上绕设有充电电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充电装置的使用位置灵活,便于移动使用位置,且充电头的使用限制较少,可对充电头进行拉伸,适应不同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充电设备的功能较为丰富。较为丰富。较为丰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而新能源的能源转化方式通常转化为电能,新能源汽车也是使用电能,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需要用到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0003]然而现有的充电装置的使用位置固定,不便于移动使用位置,且充电头的使用限制较多,充电设备的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充电装置的使用位置固定,不便于移动使用位置,且充电头的使用限制较多,充电设备的功能较为单一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2),底板(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杆把手(3),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充电控制箱(4),所述充电控制箱(4)的底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绕线轮盘(5),绕线轮盘(5)上绕设有充电电线,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架(6),放置架(6)上放置有充电头(7),充电电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充电头(7)上,所述充电控制箱(4)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绕线轮盘(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中轴杆(8),中轴杆(8)转动安装在转动孔内,中轴杆(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带轮(9),所述充电控制箱(4)的顶部转动安装有二号带轮(10),二号带轮(10)与一号带轮(9)啮合有同一个皮带(11),二号带轮(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侧边杆(12),侧边杆(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动圆盘(13),转动圆盘(13)的顶部转动安装有连接臂(17),所述蓄电池(2)的顶部转动安装有齿轮一(14),齿轮一(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8),安装座(18)上转动安装有摄像头(19),蓄电池(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柱(15),安装柱(15)的一端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齿条(16),第一齿条(16)与齿轮一(14)啮合,第一齿条(16)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连接臂(17)的一端转动安装在连接槽内,所述充电控制箱(4)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内边柱体(24),两个内边柱体(24)的底端均开设有缓冲槽,两个缓冲槽内均滑动安装有第二齿条(25),两个第二齿条(25)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26),弹簧(26)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对应的缓冲槽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充电控制箱(4)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上均转动安装有连接杆(21),两个连接杆(2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齿轮二(23),第二齿条(25)与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琴
申请(专利权)人:杨小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