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三组件刮油环
技术介绍
[0001]刮油环已经知道了相当长的时间,其中使用了各种设计。例如,具有二个刮刀腹板和在该刮刀腹板之间的环中径向开口的单组件刮油环是已知的。单组件刮油环也频繁地和膨胀弹簧一起使用以便于在整个圆周上达到尽可能均匀的接触力,从而也达到尽可能均匀的刮削效果。所谓的三组件刮油环也是已知的,其中两个基本上呈盘状或者扁平的刮刀环或者轨道通过弹簧在轴向保持距离以便在径向上被向外挤压。
[0002]从专利说明书US 2016/0076649 A1,US2017/0184198 A1,E3270012A1,DE112015001071 T5和JP H08
‑
159282 A中已知了用于内燃机的刮刀环和刮油环的各种设计。
[0003]刮油环上有许多影响刮削性能的参数。
[0004]为了改善刮削性能,尤其需要在刮油活塞环的槽底的方向上输送油。到目前为止,仅刮油环的通常两个刮油腹板之间的各种槽和开口才考虑到了这一方面。
[0005]进一步提高刮油环的刮油性能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三组件刮油环(28),包括上刮刀环(24)和下刮刀环(26),其中所述刮刀环(24,26)通过膨胀弹簧(34)保持距离并且在径向上向外被挤压,其中所述上刮刀环(24)包括环体(4),所述环体(4)具有上侧面(6),下侧面(8),环内表面(10)和环外表面(12),所述环外表面(12)在沿轴向(A)的横截面上具有环外轮廓(14),其中当沿着轴向(A)观察时,所述环体(4)具有高度H,对应于从所述下侧面(8)到所述上侧面(6)的最大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外轮廓(14)形成运行表面(16),所述运行表面(16)具有曲率半径R,所述曲率半径R比所述上刮刀环(24)的高度H小1.5至6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组件刮油环(28),其中所述膨胀弹簧(34)配置为MF弹簧(36)并且其中所述上刮刀环(24)在枢轴点具有曲率(R),所述曲率(R)连续且平滑地接入所述下侧面(8)并且形成所述曲率半径(R)的切线,其中所述曲率延伸超过90
°
,从而所述运行表面(16)的环外轮廓的枢轴点(18)由所述曲率(R)形成,从而使得所述枢轴点(18)位于所述下侧面(8)上方距离(R)处,所述曲率(R)随之直接连续且平滑地接入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依次接入曲率半径(Ro)的上部,所述曲率半径(Ro)的上部既与所述切线段相切,也与所述上侧面的相交线相切,其中所述半径(Ro)小于所述半径(R)且其中所述下刮刀环(26)在所述枢轴点(18)的区域内是对称的球形,所述枢轴点(18)从所述下侧面位于所述下刮刀环(26)的高度H的47%至53%之间的轴向高度处,所述半径R处于0.05毫米至0.15毫米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组件刮油环(28),其中所述膨胀弹簧(34)配置为MF弹簧(36),且其中所述上刮刀环(24)在所述枢轴点处具有曲率(R),所述枢轴点连续且平滑地接入所述下侧面(8)并形成所述曲率半径(R)的切线,其中所述曲率延伸超过90
°
,从而所述运行表面(16)的所述环外轮廓的所述枢轴点(18)由所述曲率(R)形成,从而使得所述枢轴点(18)位于所述下侧面(8)上方距离(R)处,所述曲率(R)随之直接连续且平滑地接入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依次接入曲率半径(Ro)的上部,所述曲率半径(Ro)的上部既与所述切线段相切也与所述上侧面的相交线相切,其中所述半径(Ro)小于所述半径(R)且其中所述下刮刀环(26)在所述枢轴点(18)的区域内是对称的球形,所述枢轴点(18)从所述下侧面位于所述下刮刀环(26)的高度H的55%至75%之间的轴向高度处,所述半径R处于0.05毫米至0.15毫米之间。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组件刮油环(28),其中在横截面上所述运行表面(16)的所述环外轮廓(14)的径向最外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