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念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00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包括建筑本体、上固定座、固定板、横向减震机构、导向机构和下固定座,建筑本体、上固定座、固定板和下固定座从上至下依次分布,建筑本体与上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座连接,上固定座与固定板之间设有横向减震机构,横向减震机构包括转动杆、滑动块和阻尼减震器,转动杆的上端与上固定座的下表面转动连接,转动杆的下端与滑动块转动连接,滑动块和阻尼减震器内嵌于固定板内,下固定座与上固定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导柱、导套和复位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设有横向减震机构,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减震装置的纵向高度,提高施工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减震(结构消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连接缝或连接件)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性(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建筑工程中采用阻尼器的耗能振动或吸收谐振频率来减弱地震作用力,采用抗震紧固件能够承受地震结构的构造。
[0003]目前,市场中对与建筑的减震缓冲,多使用纵向的缓冲结构,利用震动过程中上下运动进行削弱震动幅度,但是,由于纵向减震机构的特性,造成减震装置纵向高度较大,一方面不便于运输,容易倾倒,另一方面需要较深的安装坑位,加大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影响施工的效率;此外,纵向减震机构直接受到震动力,容易造成减震架构过程老化,缩短使用的寿命。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通过在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设有横向减震机构,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减震装置的纵向高度,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包括建筑本体、上固定座、固定板、横向减震机构、导向机构和下固定座,所述建筑本体、上固定座、固定板和下固定座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建筑本体与上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座连接,所述上固定座与固定板之间设有横向减震机构,所述横向减震机构包括转动杆、滑动块和阻尼减震器,所述转动杆的上端与上固定座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下端与滑动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和阻尼减震器内嵌于固定板内,所述下固定座与上固定座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柱、导套和复位弹簧,所述导柱垂直固定连接在上固定座的下表面,所述导套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的上表面,所述导柱位于导套内且与导套滑动连接,所述导套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的表面,所述固定板的边缘处开设有通孔,所述导套贯穿通孔与下固定座固定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部从左至右设有滑动块和阻尼减震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容置槽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块沿滑槽滑动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固定座的下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位于转动杆与上固定座的连接处,所述条形槽的宽度大于转动杆的直径。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固定座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导柱内嵌于安装槽内且与安装槽固定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固定座下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止动垫块,所述止动垫块与固定板的表面接触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设有横向减震机构,在保证减震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减震装置的纵向高度,一方面便于对减震装置进行运输,另一方面降低施工过程中减震装置的安装深度,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横置的减震机构,能够在较小纵向运动的同时获得较大的减震效果,且横向减震机构在减震过程中并不会受到纵向的冲击力,有效的提高横向减震机构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上固定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固定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建筑本体-1,上固定座-2,固定板-3,横向减震机构-4,导向机构-5,下固定座-6,转动杆-7,滑动块-8,阻尼减震器-9,导柱-10,导套-11,复位弹簧-12,通孔-13,容置槽-14,滑槽-15,条形槽-16,安装槽-17,止动垫块-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包括建筑本体1、上固定座2、固定板3、横向减震机构4、导向机构5和下固定座6,所述建筑本体1、上固定座2、固定板3和下固定座6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建筑本体1与上固定座2的上表面固定座连接,所述上固定座2与固定板3之间设有横向减震机构4,所述横向减震机构4包括转动杆7、滑动块8和阻尼减震器9,所述转动杆7的上端与上固定座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的下端与滑动块8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8和阻尼减震器9内嵌于固定板3内,所述下固定座6与上固定座2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5,所述导向机构5包括导柱10、导套11和复位弹簧12,所述导柱10垂直固定连接在上固定座2的下表面,所述导套11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6的上表面,所述导柱10位于导套11内且与导套11滑动连接,所述导套11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12,通过使用横置的减震机构,能够在较小纵向运动的同时获得较大的减震效果,且横向减震机构4在减震过程中并不会受到纵向的冲击力,有效的提高横向减震机构4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稳定性。
[0021]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6的表面,所述固定板3的边缘处开设有通孔13,所述导套11贯穿通孔13与下固定座6固定连接,通过在固定板3的边缘处开设有通孔13,方便将固定板3穿过导套11与下固定座6进行连接。
[0022]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3的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4,所述容置槽14的
内部从左至右设有滑动块8和阻尼减震器9,通过在固定板3的表面开设有容置槽14,方便对横向运动的滑动块8和横置的阻尼减震器9进行固定,提高横向减震机构4的结构稳定性。
[0023]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容置槽14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动块8沿滑槽15滑动连接,通过在容置槽14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5,提高滑动块8与固定板3连接的稳定性。
[0024]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上固定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条形槽16,所述条形槽16的位于转动杆7与上固定座2的连接处,所述条形槽16的宽度大于转动杆7的直径,通过在上固定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宽度大于转动杆7直径的条形槽16,方便在上固定座2下移过程中对转动杆7进行收纳,避免转动杆7卡住而影响减震的效果。
[0025]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上固定座2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17,所述导柱10内嵌于安装槽17内且与安装槽17固定连接,通过在上固定座2下表面的边缘处开设有安装槽17,方便将导柱10与上固定座2进行连接,同时又能够对复位弹簧12进行限位,避免复位弹簧12晃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包括建筑本体(1)、上固定座(2)、固定板(3)、横向减震机构(4)、导向机构(5)和下固定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本体(1)、上固定座(2)、固定板(3)和下固定座(6)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建筑本体(1)与上固定座(2)的上表面固定座连接,所述上固定座(2)与固定板(3)之间设有横向减震机构(4);所述横向减震机构(4)包括转动杆(7)、滑动块(8)和阻尼减震器(9),所述转动杆(7)的上端与上固定座(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7)的下端与滑动块(8)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8)和阻尼减震器(9)内嵌于固定板(3)内,所述下固定座(6)与上固定座(2)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5);所述导向机构(5)包括导柱(10)、导套(11)和复位弹簧(12),所述导柱(10)垂直固定连接在上固定座(2)的下表面,所述导套(11)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6)的上表面,所述导柱(10)位于导套(11)内且与导套(11)滑动连接,所述导套(11)的表面套接有复位弹簧(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横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下固定座(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念
申请(专利权)人:刘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