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器及电池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4898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41
分流器(2)具备第一分流器主体(2a)及第二分流器主体(2b)。第一分流器主体(2a)具有与第一气体流路(43)连通的气体供给室(20a),第二分流器主体(2b)具有与第二气体流路(44)连通的气体回收室(20b)。第一分流器主体(2a)具有:第一顶板(21a)、第一底板(22a)以及第一侧板(23a)。第一顶板(21a)包含用于使第一气体流路(43)和气体供给室(20a)连通的第一贯通孔(211a)。第二分流器主体(2b)具有:第二顶板(21b)、第二底板(22b)以及第二侧板(23b)。第二顶板(21b)包含用于使第二气体流路(44)和气体回收室(20b)连通的第二贯通孔(211b)。第一底板(22a)和第二底板(22b)彼此由不同的部件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分流器及电池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流器及电池堆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堆装置具备:电化学电池及分流器。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池堆装置中,分流器对电化学电池的一例、亦即燃料电池单电池的基端部进行支撑。分流器具有:气体供给室和气体回收室。详细而言,分流器具有:分流器主体和隔板,该分流器主体具有内部空间。隔板从分流器主体的底板朝向顶板延伸,并将分流器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气体供给室和气体回收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0302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电池堆装置在运转时处于高温,因此,隔板有时发生热膨胀。由于隔板与分流器的顶板抵接,所以,有可能因隔板发生热膨胀而按压顶板使其变形。若顶板发生变形,则会产生下述问题:在被顶板所支撑的电化学电池的基端部或将电化学电池接合于顶板的接合材料等处产生裂缝。因此,优选抑制顶板变形。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可以抑制顶板变形的分流器及电池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所涉及的分流器为用于向电化学电池供给气体的分流器。电化学电池具有:第一气体流路及第二气体流路。第一气体流路及第二气体流路从电化学电池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延伸,且在电化学电池的前端部相互连通。分流器具备:第一分流器主体和第二分流器主体。第一分流器主体具有与第一气体流路连通的气体供给室。第二分流器主体具有与第二气体流路连通的气体回收室。第一分流器主体具有: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第一侧板。第一顶板包含用于使第一气体流路和气体供给室连通的第一贯通孔。第二分流器主体具有: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第二侧板。第二顶板包含用于使第二气体流路和气体回收室连通的第二贯通孔。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彼此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根据该构成,分流器的底板被分成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因此,与像以往那样由一块构成的底板相比更容易变形。因此,在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因热膨胀而发生热膨胀时,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按压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的力因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的变形而得到缓和。其结果,可以抑制第一顶板及第二顶板变形。优选为,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由一个部件构成。优选为,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一体地构成。优选为,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所涉及的电池堆装置具备:电化学电池和上述任一分流器。分流器对电化学电池的基端部进行支撑。电化学电池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气体流路和至少一个第二气体流路。第一气体流路与气体供给室连通。第一气体流路从电化学电池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延伸。第二气体流路与气体回收室连通。第二气体流路从电化学电池的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延伸。第一气体流路和第二气体流路在电化学电池的前端部相互连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抑制顶板变形的分流器及电池堆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电池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分流器的截面图。图3是分流器的截面图。图4是分流器的俯视图。图5是电池堆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燃料电池单电池的立体图。图7是燃料电池单电池的截面图。图8是变形例的分流器的截面图。图9是变形例的电池堆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分流器及电池堆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化学电池的一例,使用燃料电池单电池进行说明,更具体而言,使用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单电池(SOFC)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电池堆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分流器的截面图。应予说明,在图1及图2中,省略了若干燃料电池单电池的记载。[电池堆装置]如图1所示,电池堆装置100具备:分流器2、和多个燃料电池单电池10。[分流器]分流器2构成为:向燃料电池单电池10供给气体。另外,分流器2构成为:对从燃料电池单电池10排出的气体进行回收。如图2及图3所示,分流器2具有:第一分流器主体2a和第二分流器主体2b。第一分流器主体2a具有气体供给室20a。第二分流器主体2b具有气体回收室20b。气体供给室20a及气体回收室20b在燃料电池单电池10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分流器2在燃料电池单电池10的排列方向上具有:第一端部201和第二端部202。应予说明,图2的中心线C表示分流器2在排列方向上的中心C。详细而言,第一分流器主体2a具有:第一顶板21a、第一底板22a以及第一侧板23a。通过第一顶板21a、第一底板22a以及第一侧板23a,划分出气体供给室20a。第一分流器主体2a为长方体状。例如,第一底板22a和第一侧板23a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一顶板21a与第一侧板23a的上端部接合。应予说明,也可以为,第一顶板21a和第一侧板23a由1个部件构成,第一底板22a与第一侧板23a的下端部接合。第一侧板23a具有:第一外侧侧板部231a及第一内侧侧板部232a。第一外侧侧板部231a及第一内侧侧板部232a在燃料电池单电池10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第一外侧侧板部231a配置于第二分流器主体2b的相反侧。第一内侧侧板部232a配置于第二分流器主体2b侧。另外,第一侧板23a具有一对第一连结侧板部233a。各第一连结侧板部233a在燃料电池单电池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各第一连结侧板部233a将第一外侧侧板部231a的端部和第一内侧侧板部232a的端部连结。第一外侧侧板部231a、第一内侧侧板部232a以及一对第一连结侧板部233a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另外,也可以为,仅第一内侧侧板部232a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将第一外侧侧板部231a以及一对第一连结侧板部233a由一个部件构成。如图4所示,第一顶板21a具有多个第一贯通孔211a。各第一贯通孔211a在分流器2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各第一贯通孔211a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的定义与燃料电池单电池10的排列方向相同。各第一贯通孔211a在分流器2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各第一贯通孔211a与气体供给室20a连通。应予说明,各第一贯通孔211a与后述的各第二贯通孔211b一体地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第二分流器主体2b具有:第二顶板21b、第二底板22b以及第二侧板23b。通过第二顶板21b、第二底板22b以及第二侧板23b,划分出气体回收室20b。第二分流器主体2b为长方体状。例如,第二底板22b和第二侧板23b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二顶板21b与第二侧板23b的上端部接合。应予说明,也可以为,第二顶板21b和第二侧板23b由一个部件构成,第二底板22b与第二侧板23b的下端部接合。第二侧板23b具有:第二外侧侧板部231b及第二内侧侧板部232b。第二外侧侧板部231b及第二内侧侧板部232b在燃料电池单电池10的排列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第二外侧侧板部231b配置于与第一分流器主体2a相反一侧。第二内侧侧板部232b配置于第一分流器主体2a侧。第二内侧侧板部232b与第一内侧侧板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流器,其是用于向电化学电池供给气体的分流器,所述电化学电池具有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延伸、且在所述前端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气体流路及第二气体流路,其中,/n所述分流器具备:/n第一分流器主体,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连通的气体供给室;和/n第二分流器主体,其具有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连通的气体回收室,/n所述第一分流器主体具有: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顶板包含用于使所述第一气体流路和所述气体供给室连通的第一贯通孔,/n所述第二分流器主体具有: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顶板包含用于使所述第二气体流路和所述气体回收室连通的第二贯通孔,/n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彼此由不同的部件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07 JP 2018-1681301.一种分流器,其是用于向电化学电池供给气体的分流器,所述电化学电池具有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延伸、且在所述前端部相互连通的第一气体流路及第二气体流路,其中,
所述分流器具备:
第一分流器主体,其具有与所述第一气体流路连通的气体供给室;和
第二分流器主体,其具有与所述第二气体流路连通的气体回收室,
所述第一分流器主体具有:第一顶板、第一底板以及第一侧板,所述第一顶板包含用于使所述第一气体流路和所述气体供给室连通的第一贯通孔,
所述第二分流器主体具有:第二顶板、第二底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顶板包含用于使所述第二气体流路和所述气体回收室连通的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彼此由不同的部件构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笠原德之田中裕己新海正幸菅博史大森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