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广角光学系统及具备该广角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广角光学系统及具备该广角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具有较宽的视场角的光学系统,已知有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在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中,使用视场角超过100度的这种广角光学系统。在以往的内窥镜中,使用了像素数少的摄像元件。因此,在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中,使用了固定焦点的光学系统。即便使用固定焦点的光学系统,也能够通过景深来覆盖需要观察的被摄体距离的范围(观察深度)。但是,近年来,为了提高观察像品质而使用像素数多的摄像元件,在使用像素数多的摄像元件的内窥镜中,对光学系统也要求高分辨率。当使光学系统具有高分辨率时,景深比需要的观察深度窄。因此,在对准焦点的状态下难以观察需要的观察深度。因此,需要使光学系统具有调节焦点位置的功能。已知有能够调节焦点位置的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在该内窥镜用物镜光学系统中,使用内对焦(innerfocus)来调整焦点位置。为了进行内对焦,在光学系统的周围设置有致动器。光学单元例如包含光学系统和致动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广角光学系统,其具有透镜成分,其特征在于,/n所述透镜成分具有多个光学面,/n在所述透镜成分中,2个所述光学面与空气接触,并且至少1个光学面为曲面,/n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n在从远点向近点调节焦点位置时,所述第2透镜组从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动,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的间隔成为最小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的间隔成为最小的位置,/n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3个以上的透镜成分,/n所述3个以上的透镜成分具有第1透镜成分和第2透镜成分,所述第1透镜成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广角光学系统,其具有透镜成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成分具有多个光学面,
在所述透镜成分中,2个所述光学面与空气接触,并且至少1个光学面为曲面,
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
在从远点向近点调节焦点位置时,所述第2透镜组从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移动,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的间隔成为最小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第2透镜组与所述第3透镜组的间隔成为最小的位置,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3个以上的透镜成分,
所述3个以上的透镜成分具有第1透镜成分和第2透镜成分,所述第1透镜成分是在所述第3透镜组中位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成分,所述第2透镜成分是在所述第3透镜组中位于从物体侧起第二位的透镜成分,
所述第1透镜成分和第2透镜成分分别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广角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8<f3L12/fL<6.0(1)
其中,
f3L12是所述第1透镜成分与所述第2透镜成分的合成焦距,
fL是所述第2透镜组在所述第1位置处时的所述广角光学系统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透镜成分的最靠物体侧的面至所述第2透镜成分的最靠像侧的面之间,配置有2个以上的发散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包含3个以上的接合面,并且,
在所述3个以上的接合面的各个接合面中,折射率差的值为0.25以上,
其中,
所述折射率差是物体侧折射率与像侧折射率之差,
所述物体侧折射率是位于所述接合面的物体侧且与所述接合面相邻的介质的针对d线的折射率,
所述像侧折射率是位于所述接合面的像侧且与所述接合面相邻的介质的针对d线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4个以上的透镜成分,并且具有2个以上的折射率差的值为0.25以上的接合面,
其中,
所述折射率差是物体侧折射率与像侧折射率之差,
所述物体侧折射率是位于所述接合面的物体侧且与所述接合面相邻的介质的针对d线的折射率,
所述像侧折射率是位于所述接合面的像侧且与所述接合面相邻的介质的针对d线的折射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包含3个、4个或5个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成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于最靠像侧的接合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配置有单透镜组,
所述单透镜组由2个单透镜构成,或者由3个单透镜构成,
在所述单透镜的物体侧,与所述单透镜组相邻地配置有接合透镜,
所述接合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配置有1个单透镜,
在所述单透镜的物体侧,与所述单透镜相邻地配置有接合透镜,
所述接合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具有正透镜和负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0.05<fL/R31F<1.20(2)
其中,
R31F是所述第1透镜成分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L是所述第2透镜组在所述第1位置处时的所述广角光学系统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广角光学系统具有像侧透镜成分,
所述像侧透镜成分是在多个透镜成分中位于最靠像侧的透镜成分,
所述第3透镜组在所述第1透镜成分与所述像侧透镜成分之间包含N个接合面SNi,其中,i=1、2、…N,
所述广角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1.0<fL×ΣPSNi<-0.05(3)
其中,
PSNi是所述接合面SNi的屈光力,由以下的式(4)表示,
PSNi=(nSNi’-nSNi)/rSNi(4)
nSNi是位于所述接合面SNi的物体侧的介质的针对d线的折射率,
nSNi’是位于所述接合面SNi的像侧的介质的针对d线的折射率,
rSNi是所述接合面面SNi的光轴附近处的曲率半径,
fL是所述第2透镜组在所述第1位置处时的所述广角光学系统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在接合透镜中位于最靠像侧的接合透镜和位于最靠像侧的正单透镜,
位于最靠像侧的所述接合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所述正单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2<(R3R1+R3R2)/(R3R1-R3R2)<2(5)
其中,
R3R1是所述正单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R2是所述正单透镜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在接合透镜中位于最靠像侧的接合透镜和位于最靠像侧的正单透镜,
位于最靠像侧的所述接合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所述正单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5<(’R3R1+’R3R2)/(’R3R1-’R3R2)<1(6)
其中,
’R3R1是所述正单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3R2是所述正单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于最靠像侧的接合面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2.0<fL/rSNr<1.5(7)
其中,
rSNr是所述位于最靠像侧的接合面的光轴附近处的曲率半径,
fL是所述第2透镜组在所述第1位置处时的所述广角光学系统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多个正透镜,
所述多个正透镜具有第1正透镜和第2正透镜,所述第1正透镜是在所述多个正透镜中位于最靠物体侧的正透镜,所述第2正透镜是在所述多个正透镜中位于从物体侧起第二位的正透镜,
所述广角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70<ν31P-ν32P<20(8)
其中,
ν31P是所述第1正透镜的阿贝数,
ν32P是所述第2正透镜的阿贝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多个正透镜,
所述多个正透镜具有第1正透镜、第2正透镜、以及第3正透镜,所述第1正透镜是在所述多个正透镜中位于最靠物体侧的正透镜,所述第2正透镜是在所述多个正透镜中位于从物体侧起第二位的正透镜,所述第3正透镜是在所述多个正透镜中位于从物体侧起第三位的正透镜,
所述广角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50<ν33P-(ν31P+ν32P)/2<80(9)
其中,
ν31P是所述第1正透镜的阿贝数,
ν32P是所述第2正透镜的阿贝数,
ν33P是所述第3正透镜的阿贝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具有多个负透镜,
所述多个负透镜具有第1负透镜和第2负透镜,所述第1负透镜是在所述多个负透镜中位于最靠物体侧的负透镜,所述第2负透镜是在所述多个负透镜中位于从物体侧起第二位的负透镜,
所述广角光学系统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40<ν31N-ν32N<50(10)
其中,
ν31N是所述第1负透镜的阿贝数,
ν32N是所述第2负透镜的阿贝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透镜组在焦点位置调节时是固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广角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启介,藤仓崇,三原伸一,内田佳宏,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