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和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及具备该反绳轮梁装置的电梯。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电梯的安装装置中,在井道顶部的一对建筑梁之间架设有顶部梁。上部支承梁借助一对钩、一对杆以及一对止动件从顶部梁悬吊。各钩钩于顶部梁。各杆与对应的钩的下部连接。此外,杆贯通上部支承梁。各止动件安装于对应的杆的下端部。在上部支承梁设置有反绳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0031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电梯的安装装置中,借助作为与上部支承梁分开配置的部件的钩、杆以及止动件,将上部支承梁从顶部梁悬吊。因此,为了将上部支承梁安装于井道的顶部而配置的部件的数量变多。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能够削减为了向井道安装而另外配备的部件数量的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和具备该反绳轮梁装置的电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具备:梁装置主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其具备:/n梁装置主体,其配置在井道内的上部,并且安装有反绳轮;/n第1连接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梁装置主体,并且从所述梁装置主体向上方突出;/n第2连接部,其在所述梁装置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部隔开间隔地一体设置于所述梁装置主体,并且从所述梁装置主体向上方突出;/n第1支承部,其在所述梁装置主体的上方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部,并且从所述第1连接部向与所述第2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突出,搭在设置于建筑物的第1支承梁;以及/n第2支承部,其在所述梁装置主体的上方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第2连接部,并且从所述第2连接部向与所述第1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突出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其具备:
梁装置主体,其配置在井道内的上部,并且安装有反绳轮;
第1连接部,其一体地设置于所述梁装置主体,并且从所述梁装置主体向上方突出;
第2连接部,其在所述梁装置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部隔开间隔地一体设置于所述梁装置主体,并且从所述梁装置主体向上方突出;
第1支承部,其在所述梁装置主体的上方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第1连接部,并且从所述第1连接部向与所述第2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突出,搭在设置于建筑物的第1支承梁;以及
第2支承部,其在所述梁装置主体的上方一体地设置于所述第2连接部,并且从所述第2连接部向与所述第1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突出,搭在设置于建筑物的第2支承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其中,
所述第1支承部能够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1连接部移位,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第1支承部搭在所述第1支承梁时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第1支承部从所述第1连接部向与所述第2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量比在所述第1位置时小的位置,
在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1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第1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第1位置的第1支承部锁定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反绳轮梁装置,其中,
所述第2支承部能够在第3位置与第4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第2连接部移位,所述第3位置是所述第2支承部搭在所述第2支承梁时的位置,所述第4位置是所述第2支承部从所述第2连接部向与所述第1连接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量比在所述第1位置时小的位置,
在所述第2连接部与所述第2支承部之间设置有将所述第2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第3位置的第2支承部锁定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