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456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30
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获取第一小区中各个测量点的底噪。基站根据该底噪,确定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当基站确定第一载波受到干扰时,基站在第一小区中禁用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同时,基站将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作为第一小区的上行频段。基站获取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频段,并将该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频段与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频段进行聚合,得到聚合后的下行频段。基站确定该聚合后的下行频段为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对应的下行频段,并应用于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本申请的方法,增加了第一载波中频段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通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干扰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单频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容量需求。在业务热点、爆点区域,4G网络多已扩容至多频网络,例如三频网络、四频网络等。然而,这些多频网络覆盖区域,通常也是高干扰区域。目前,在城中村等高干扰区域,外部干扰容易对4G网络的某些频段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出现频段信号无法使用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规避干扰频段的方法,即弃用受干扰的频段改用干净频段。然而,现有技术的使用容易造成频率的浪费的问题,进而热点区域网络容量再次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频率的浪费问题,避免热点区域网络容量再次受限。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包括:根据第一载波的底噪,判断所述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若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使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聚合后的下行频段实现数据下行。可选地,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解耦所述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和下行频段。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载波的底噪,判断所述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包括:当所述第一载波的底噪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载波所在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二载波所在小区为第二小区。可选地,所述若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包括: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小区的终端触发异频点切换,接入第二载波。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第二小区的终端触发切换至第一载波。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干扰通信装置,包括: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第一载波的底噪,判断所述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异频点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聚合模块,用于使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聚合后的下行频段实现数据下行。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解耦所述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和下行频段。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第一载波的底噪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载波所在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二载波所在小区为第二小区。可选地,所述聚合模块具体用于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小区的终端触发异频点切换,接入第二载波。可选地,所述聚合模块具体用于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第二小区的终端触发切换至第一载波。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抗干扰通信指令,所述抗干扰通信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抗干扰通信方法。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执行指令,当基站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时,基站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抗干扰通信方法。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抗干扰通信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抗干扰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获取第一小区中各个测量点的底噪;根据该底噪,确定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当确定第一载波受到干扰时,在第一小区中禁用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同时,选定第二小区的第二载波,并将该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作为第一小区的上行频段;在完成第一小区中上行频段的切换后,获取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频段;将该第一载波中的下行频段与第二载波中的下行频段进行聚合,得到聚合后的下行频段;确定该聚合后的下行频段为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对应的下行频段,并应用于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手段,实现在保证第一小区通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频段资源的效果,从而,避免因频段受到干扰导致通信效率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通信的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载波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抗干扰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单频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容量需求。在业务热点、爆点区域,4G网络多已扩容至多频网络,例如三频网络、四频网络等。然而,在很多热点场景中,4G网络的某些频段容易出现受到外部干扰的问题。有些受干扰影响严重的区域,甚至可能出现受影响频段无法使用的情况。因此,如何降低外部干扰的影响并重新利用已被干扰的频谱资源,成为目前4G网络工作的重点。针对这一情况,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规避干扰频段的方法,即弃用受干扰的频段改用干净频段。然而,在实际使用中,频谱资源的数量是有限,且随着业务量迅速增长,运营商已经将所有频谱资源全部投入使用。因此,如果将受到干扰的频谱资源直接弃用,将使频谱资源更加紧张。尤其是针对热点区域,受干扰频段的弃用,容易导致频段资源的数量的进一步减少,从而使容量问题变得愈发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基站发射功率远远大于手机发射功率。而干扰源多是小功率信号。因此,在通信过程中,受到的干扰通常是上行干扰。此外,目前常用的4G标准为LTE-FDD。而LTE-FDD网络中,在数据上下行过程中,容量瓶颈主要在于数据下行。针对数据的上行干扰和下行容量瓶颈,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通过上下行解耦和载波聚合技术,降低4G网络的数据上行干扰影响,提高下行数据容量提升用户感知的方法。具体地,本申请利用上下行解耦技术,将受干扰的频段——第一载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根据第一载波的底噪,判断所述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n若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n使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聚合后的下行频段实现数据下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载波的底噪,判断所述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
若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
使用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聚合后的下行频段实现数据下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解耦所述第一载波和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和下行频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载波的底噪,判断所述第一载波是否受到干扰,包括:
当所述第一载波的底噪大于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载波所在小区为第一小区,第二载波所在小区为第二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第一载波受到干扰,禁用所述第一载波的上行频段,并使用第二载波的上行频段实现数据上行,包括:
当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第一小区的终端触发异频点切换,接入第二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泳析何棱司徒仲坚吴兰芳邓闻韬胡一舟覃道满陈金华束放李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