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激光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
技术介绍
激光器是一种能够用于发射激光的装置,通过设置在其中的激光芯片产生激光,但是单个激光芯片功率有限,产生的激光亮度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所以需要多个半导体激光单管进行叠加,增加输出激光的亮度。现有的激光器一般是将多排激光芯片并排设置在激光器底部,在大功率激光器中,由于激光芯片数量很多,会导致激光器的尺寸过大。且现有的激光器中两排激光芯片通常设置在一个水平面上,由于存在漏光现象,若两排激光芯片一一相对设置,一排激光芯片露出的激光会对另外一排激光芯片的光路造成干扰,因此需要将两排激光芯片错开设置,这样会进一步增大布置激光芯片所需要的体积,进而增大激光器的整体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将两排激光芯片上下相对设置,相对于传统的将两排激光芯片均设置于激光器壳体底面,本申请能更有效的利用壳体上部的空间,通过合束装置将上下两排激光芯片产生的光斑进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模块、第二发光模块、合束装置、聚焦组件、输出光纤和壳体;/n所述壳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所述合束装置竖直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并位于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的共同出光方向上,用于对第一发光模块发射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发光模块发射的第二光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合束;所述聚焦组件设置在合束装置的出光方向上,用于对合束后的光束进行聚焦,并耦合输出至输出光纤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光模块、第二发光模块、合束装置、聚焦组件、输出光纤和壳体;
所述壳体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和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所述合束装置竖直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并位于第一发光模块和第二发光模块的共同出光方向上,用于对第一发光模块发射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发光模块发射的第二光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合束;所述聚焦组件设置在合束装置的出光方向上,用于对合束后的光束进行聚焦,并耦合输出至输出光纤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呈阶梯状排列的第一发光单元,每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均包括第一激光芯片;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包括多个呈阶梯状排列的第二发光单元,每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包括第二激光芯片;所述第一激光芯片贴设在所述上壳体内表面,且所述第一激光芯片的出光方向平行于所述上壳体内表面,所述第二激光芯片贴设在所述下壳体内表面,且所述第二激光芯片的出光方向平行于所述下壳体内表面,上壳体和下壳体盖合后,第一激光芯片和第二激光芯片上下相对设置,第一激光芯片的激光出射方向与第二激光芯片的激光出射方向相同,并上下平行,使得第一激光芯片和第二激光芯片产生的激光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束装置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反射镜和偏振合束器;所述上反射镜贴设在所述上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出光方向上,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光模块发射的第一光束垂直向下反射至所述偏振合束器;所述偏振合束器贴设在所述下壳体中,且设置在所述上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发光模块的共同出光方向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发光模块发射的第二光束,并将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合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合束器由相对设置的两个三棱镜胶接固定而成,包括第一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合束面、出光面和半波片;其中,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相互垂直,且位于同一三棱镜,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互平行,所述合束面位于两个三棱镜的胶接处,所述半波片贴设在所述第二入光面上;所述合束面上镀设有透射P偏振光、反射S偏振光的膜层;所述合束面与所述上反射镜相互平行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备双层光路的半导体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模块的出光方向与所述上反射镜之间呈45°夹角,所述第一光束和所述第二光束均为S偏振光,所述第一光束以45°入射角进入所述上反射镜,经所述上反射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少丰,汤蒙,蒋雨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