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441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包括介质层和附着在介质层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极化旋转功能层,极化旋转功能层包括多个方形块和大、小等腰三角形块,其中一个方形块和两大两小共四个等腰三角形块构成一个结构单元,多个结构单元在介质层表面呈矩阵排列;方形块、大、小等腰三角形块和矩阵排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分别构成第一矩形、大、小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矩形,第一矩形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二矩形任一边的夹角为45°;结构单元中,第一矩形和四个等腰三角形围合形成某一正方形。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通过对极化旋转功能层进行上述设计,即可实现对探测雷达系统在微波频段和红外频段均隐身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复合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心脏,随着第四、五代航空动力系统的发展,发动机的推重比进一步增加,发动机涡轮温度大幅升高,发动机喷管高温部位(>700℃)对雷达波产生强烈的腔体散射,成为了飞机后向最主要的雷达散射源,严重削弱了飞机的高温隐身能力。现有公开报道的高温隐身技术的主要途径是在飞机机尾喷管、巡航导弹端头帽以及弹翼前缘等高温部位,涂敷吸波材料以达到吸收电磁波而隐身的目的。但依然存在结构上涂敷层厚度大(>1mm),易开裂或剥落,且增加系统自重,功能上难以满足大角度宽频带的隐身要求。超材料(Metamaterial)是指由亚波长人工设计结构单元构成,并呈现出自然界不具备的超常电磁、光学、声学、力学等物理特性的复合结构或材料。可实现负折射效应、极化方式转换、异常反射/折射效应、表面电磁波耦合和解耦、平板聚焦等新颖的物理特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号CN106427115B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超材料的耐高温雷达红外兼容隐身材料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层和附着在介质层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极化旋转功能层,所述极化旋转功能层包括多个方形块、多个大等腰三角形块和多个小等腰三角形块,所述方形块、大等腰三角形块和小等腰三角形块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其中一个方形块、两个大等腰三角形块和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块构成一个结构单元,多个结构单元在介质层表面呈M行×N列的矩阵排列,M和N均≥1;方形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第一矩形,大等腰三角形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大等腰三角形,小等腰三角形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小等腰三角形,所述矩阵排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第二矩形,第一矩形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二矩形的任一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层和附着在介质层其中一个表面上的极化旋转功能层,所述极化旋转功能层包括多个方形块、多个大等腰三角形块和多个小等腰三角形块,所述方形块、大等腰三角形块和小等腰三角形块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其中一个方形块、两个大等腰三角形块和两个小等腰三角形块构成一个结构单元,多个结构单元在介质层表面呈M行×N列的矩阵排列,M和N均≥1;方形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第一矩形,大等腰三角形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大等腰三角形,小等腰三角形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小等腰三角形,所述矩阵排列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构成第二矩形,第一矩形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二矩形的任一边的夹角为45°;
所述结构单元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中,两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关于第一矩形的纵向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两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关于第一矩形的横向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大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行于第一矩形的长边,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行于第一矩形的短边,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形成某一正方形的四个顶角,所述第一矩形位于所述正方形围合形成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化旋转功能层在介质层表面的正投影面积占介质层面积的8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红外低发射的超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的长度为4mm-7mm,宽度为0.6-1mm;所述大等腰三角形的直角边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雯洁蒋进明梁建刚邓涛武徐翠莲王爱霞王甲富屈绍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