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34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散热结构技术领域的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包括由中壳体、前端盖和后端盖围合构成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腔设置有定子绕组和转子,所述定子绕组与所述壳体结构内壁固定设置,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绕组内腔中心,所述转子的转轴前后两端设置有前风扇和后风扇,所述前风扇和后风扇外缘分别对应所述定子绕组的线圈绕组两端,基于以上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的散热结构能够确保电机内腔前后两侧冷却效果均一、散热高效,从而避免电机长时间高温运转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结构
,具体为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电机运转是其内部线圈由于持续通电产生不同程度的热量,不同功率大小、不同类型的电机产生热量多少具有差异,大型大功率电机产生热量多、发热快,为确保电机正常运转和使用受命,可选择液冷等方式进行被动散热,而对于中小型电机,其电机产生热量相对较少、发热较慢,一般是在电机内部设计扇热风扇,通过电机运作带动扇热风扇旋转实现主动通风散热;传统的电机散热结构一般是在电机转轴后侧端安装单个扇热风扇,同时在电机尾部端盖上开孔供内外气流流通实现散热,然而实际应用时,单个安装于电机轴尾端的风扇所能带动的气流一般仅有效作用于绕组线圈的后端部,而绕组线圈的前端部位于封闭装的壳体前端,无法及时高效的进行通风散热,长时间运行容易形成电机内腔前端高温,影响电机运行和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中壳体(1)、前端盖(2)和后端盖(3)围合构成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腔设置有定子绕组(4)和转子(5),所述定子绕组(4)与所述壳体结构内壁固定设置,所述转子(5)位于所述定子绕组(4)内腔中心,所述转子(5)的转轴前后两端设置有前风扇(6)和后风扇(7),所述前风扇(6)和后风扇(7)外缘分别对应所述定子绕组(4)的线圈绕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中壳体(1)、前端盖(2)和后端盖(3)围合构成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腔设置有定子绕组(4)和转子(5),所述定子绕组(4)与所述壳体结构内壁固定设置,所述转子(5)位于所述定子绕组(4)内腔中心,所述转子(5)的转轴前后两端设置有前风扇(6)和后风扇(7),所述前风扇(6)和后风扇(7)外缘分别对应所述定子绕组(4)的线圈绕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体(1)包括壳体本体(11),所述壳体本体(11)的内腔侧壁周向阵列分布设置有三个弧形凸台(12),所述弧形凸台(12)的内壁与所述定子绕组(4)外壁抵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凸台(12)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弧形风叶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1)的外壁周向阵列分布有若干散热鳍(14)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远辉吴斌郑炜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中研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