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组件主要包括线缆连接器和与线缆连接器相配对的板端连接器。线缆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PCB板,以及一端与PCB板电性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线缆,绝缘本体上设置有锁扣;板端连接器包括一对接主体,插设于对接主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以及包覆在对接主体外的金属壳,金属壳上设置有卡口。连接器与连接器母座的正确的对接过程为:线缆连接器的PCB板向前插入板端连接器的对接主体的开口内,直至PCB板夹持于导电端子之间,PCB板的前端的金属接触片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锁扣卡置于卡口内,从而实现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对接。而实际在使用的过程中,线缆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由于缺少导向结构,插接不方便,插接耗时长。而且由于操作人员的不专业性,插接时容易产生误插和反插的问题:误插即线缆连接器的PCB板向前插入板端连接器的对接主体与金属壳的缝隙中;反插即线缆连接器旋转180度插入板端连接器中。误插和反插导致PC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PCB板,以及一端与PCB板电性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前端向前凸形成一对接部,所述PCB板向前延伸出绝缘本体形成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表面排布有金属接触片,所述对接部位于插入部一侧,且对接部与插入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下挡板;/n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向前延伸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对接部和/或PCB板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n所述下挡板设于所述侧挡板的内侧壁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n所述下挡板位于所述插入部的另一侧,且所述下挡板的前端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趋于对齐或向前凸出于插入部的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PCB板,以及一端与PCB板电性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前端向前凸形成一对接部,所述PCB板向前延伸出绝缘本体形成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表面排布有金属接触片,所述对接部位于插入部一侧,且对接部与插入部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下挡板;
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向前延伸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对接部和/或PCB板之间形成第二限位槽;
所述下挡板设于所述侧挡板的内侧壁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
所述下挡板位于所述插入部的另一侧,且所述下挡板的前端与所述插入部的前端趋于对齐或向前凸出于插入部的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挡板为由所述侧挡板向内延伸而成的结构或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向前延伸而成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下挡板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时,所述下挡板与所述侧挡板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挡板的内侧壁和所述侧挡板的内侧壁均具有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部的内部沿着对接部的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前端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槽与PCB板的插接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部的顶部沿着对接部的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前端与所述对接部的前端面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宽度为0.5~2mm,深度为0.3~1.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向槽设有两条,两条所述第二导向槽对称设置在对接部顶部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部向前伸出插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部的上表面高于绝缘本体上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初,陈伟顺,刘振兴,李杭,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电子装配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