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17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内部结构从光入射面到电池背面依次为透明基底、第一电极、传输层、钙钛矿层、复合传输层、工艺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复合传输层的结构形式为ABA类型,包括按照第一超薄层A1、第二超薄层B、第三超薄层A2的次序堆叠所构成的三层超薄复合层,其中第一超薄层A1的制备材料与第二超薄层A2的制备材料同时是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或者是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第二超薄层B的制备材料为有机绝缘/阻挡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解决有机传输层结构与工艺层的制备工艺不匹配的问题,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本技术属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传统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一般采用透明导电电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电子传输层-背电极结构(反型结构),或透明导电电极-电子传输层-钙钛矿-空穴传输层-背电极结构(正型结构);进一步地,为了提升载流子提取效率,一些研究人员对上述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的方式是在远离光入射面的传输层与背电极之间,如反型结构的电子传输层之后添加绝缘层(或称为空穴阻挡层),或者正型结构的空穴传输层之外添加电子阻挡层,形成的结构为透明导电电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电子传输层-绝缘层(空穴阻挡层)-背电极,或透明导电电极-电子传输层-钙钛矿-空穴传输层-绝缘层(电子阻挡层)-背电极;另一些研究人员采用渐变能级的方式调控传输层,形成多层传输层来提高载流子提取能力,其正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透明导电电极-电子传输层-钙钛矿-空穴传输层1-空穴传输层2-…-空穴传输层n-背电极,其反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为透明导电电极-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电子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内部结构从光入射面到电池背面依次为透明基底、第一电极、传输层、钙钛矿层、复合传输层、工艺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复合传输层的结构形式为ABA类型,包括按照第一超薄层A1、第二超薄层B、第三超薄层A2的次序堆叠所构成的三层超薄复合层,其中第一超薄层A1的制备材料与第二超薄层A2的制备材料同时是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或者是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第二超薄层B的制备材料为有机绝缘/阻挡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内部结构从光入射面到电池背面依次为透明基底、第一电极、传输层、钙钛矿层、复合传输层、工艺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复合传输层的结构形式为ABA类型,包括按照第一超薄层A1、第二超薄层B、第三超薄层A2的次序堆叠所构成的三层超薄复合层,其中第一超薄层A1的制备材料与第二超薄层A2的制备材料同时是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或者是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第二超薄层B的制备材料为有机绝缘/阻挡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制备第一超薄层A1和第三超薄层A2的材料为电子传输类材料和空穴传输类材料,其中,电子传输类材料为Di-PDI、ITCPTC-Th、碳60、碳70、烷富勒烯苯基-碳61-丁酸-甲酯、烷富勒烯苯基-碳72-丁酸-甲酯中任意一种,空穴传输类材料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聚[双(4-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胺]、2,2',7,7'-四(N,N-对甲氧苯胺基)-9,9'-螺二芴、3,4-乙烯二氧噻吩、聚(3-己基噻吩-2,5-二基)、聚[双(4-苯基)(4-丁基苯基)胺]中任意一种;第一超薄层A1的厚度为1nm~100nm,第三超薄层A2的厚度为3nm~1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复合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制备第二超薄层B的材料为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