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410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涉及充电收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S10、用户通过充电桩的电枪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平台对充电条件进行检查;S20、满足充电条件后,充电平台启动充电指令到充电桩,充电桩在充电成功后实时上报充电电量到充电平台;S30、充电平台按照计费规则进行实时计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同一个充电站点根据不同的运营场景,设置相应的收费标准,以提高充电站点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收费
,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充电系统的计费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充电系统针对一个充电站点只支持一种收费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多元化运营的需求。存在同一个站点不同功率的电桩利用率差别很大,大部分电动汽车司机更愿意使用大功率的电桩,导致低功率一些的电桩利用率很低,不能很好的提升充电运营和充电站点整体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可以在同一个充电站点根据不同的运营场景,设置相应的收费标准,以提高充电站点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S10、用户通过充电桩的电枪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平台对充电条件进行检查;S20、满足充电条件后,充电平台启动充电指令到充电桩,充电桩在充电成功后实时上报充电电量到充电平台;S30、充电平台按照计费规则进行实时计费,其计费规则包括:第一步,判断该用户的等级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如未配置计费标准则跳转至第二步;第二步,判断该充电桩的功率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如未配置计费标准则跳转至第三步;第三步,根据充电桩配置的计费标准进行计算费用。进一步的,步骤S30中,根据用户的等级配置计费标准的步骤如下:S301、充电平台根据充电次数和充电电量定义不同的客户等级;S302、确认好需要配置计费标准的充电站点;S303、选择对应充电站点需要配置的客户等级,设置收费标准并保存;S304、按24小时的时段配置收费单价,收费单价包括电费和服务费;S305、设置收费单价的生效时间。进一步的,步骤S30中,根据充电桩的功率配置计费标准的步骤如下:S306、确认好需要配置计费标准的充电站点;S307、选择对应充电站点需要配置的功率大小,设置收费标准并保存;S308、按24小时的时段配置收费单价,收费单价包括电费和服务费;S309、设置收费单价的生效时间。进一步的,步骤S30中,根据充电桩的配置计费标准的步骤如下:S310、确认好需要配置计费标准的充电站点;S311、选择该充电站点的具体电桩信息,设置收费标准并保存;S312、按24小时的时段配置收费单价,收费单价包括电费和服务费;S313、设置收费单价的生效时间。进一步的,步骤S30的第三步中,当充电桩未配置计费标准时,则按照充电站点的统一配置的收费标准计算费用。进一步的,步骤S10中,用户通过扫描充电桩的二维码,确认充电桩功率和收费信息。进一步的,步骤S10中,充电平台对充电桩的状态是否符合充电要求进行检查,对用户的账户费用是否充足进行检查。进一步的,步骤S20中,当充电过程中充电的费用超出用户账户的费用时,充电平台则下发结束充电的指令到充电桩;待充电结束后,充电桩向充电平台上报充电的总电量。进一步的,步骤S20中,当用电设备的电量充满后,充电桩向充电平台上报充电的总电量。进一步的,步骤S30之后还具有以下的步骤:S40、充电平台在计费完成后,生成订单费用信息,并从用户账户的费用中扣除充电费用;S50、充电平台将账单信息发送至用户的手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同一个充电站点,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营场景,设置相应的收费标准,提高了充电站点的利用率。并且,同一个充电站点支持按充电桩为单位配备不同的收费标准,提高充电站点部分充电桩的利用率。同一个充电站点支持按功率配置不同的收费标准,低功率电桩收费标准低于高功率电桩收费标准,提高了充电站点的充电桩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的计费规则的第一实施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的计费规则的第一实施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的计费规则的第一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S10、用户通过充电桩的电枪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平台对充电条件进行检查;其中,用户通过扫描充电桩的二维码,确认充电桩功率和收费信息;并且,充电平台对充电桩的状态是否符合充电要求进行检查,对用户的账户费用是否充足进行检查;S20、满足充电条件后,充电平台启动充电指令到充电桩,充电桩在充电成功后实时上报充电电量到充电平台;本实施例中,当充电过程中充电的费用超出用户账户的费用时,充电平台则下发结束充电的指令到充电桩;待充电结束后,充电桩向充电平台上报充电的总电量;另外,当用电设备的电量充满后,充电桩向充电平台上报充电的总电量;S30、充电平台按照计费规则进行实时计费,其计费规则包括:第一步,判断该用户的等级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平台判断用户的等级配置有计费标准,并且,根据用户的等级配置计费标准的步骤如下:S301、充电平台根据充电次数和充电电量定义不同的客户等级;S302、确认好需要配置计费标准的充电站点;S303、选择对应充电站点需要配置的客户等级,设置收费标准并保存;S304、按24小时的时段配置收费单价,收费单价包括电费和服务费;S305、设置收费单价的生效时间。可以理解的是,当未配置计费标准时,则跳转至第二步;第二步,判断该充电桩的功率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如未配置计费标准则跳转至第三步;第三步,根据充电桩配置的计费标准进行计算费用。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40和步骤S50:S40、充电平台在计费完成后,生成订单费用信息,并从用户账户的费用中扣除充电费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nS10、用户通过充电桩的电枪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平台对充电条件进行检查;/nS20、满足充电条件后,充电平台启动充电指令到充电桩,充电桩在充电成功后实时上报充电电量到充电平台;/nS30、充电平台按照计费规则进行实时计费,其计费规则包括:/n第一步,判断该用户的等级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如未配置计费标准则跳转至第二步;/n第二步,判断该充电桩的功率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如未配置计费标准则跳转至第三步;/n第三步,根据充电桩配置的计费标准进行计算费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S10、用户通过充电桩的电枪对用电设备进行充电,充电平台对充电条件进行检查;
S20、满足充电条件后,充电平台启动充电指令到充电桩,充电桩在充电成功后实时上报充电电量到充电平台;
S30、充电平台按照计费规则进行实时计费,其计费规则包括:
第一步,判断该用户的等级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如未配置计费标准则跳转至第二步;
第二步,判断该充电桩的功率是否有配置计费标准,如有配置计费标准则优先按照该计费标准计算费用,如未配置计费标准则跳转至第三步;
第三步,根据充电桩配置的计费标准进行计算费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中,根据用户的等级配置计费标准的步骤如下:
S301、充电平台根据充电次数和充电电量定义不同的客户等级;
S302、确认好需要配置计费标准的充电站点;
S303、选择对应充电站点需要配置的客户等级,设置收费标准并保存;
S304、按24小时的时段配置收费单价,收费单价包括电费和服务费;
S305、设置收费单价的生效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多种场景的充电收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中,根据充电桩的功率配置计费标准的步骤如下:
S306、确认好需要配置计费标准的充电站点;
S307、选择对应充电站点需要配置的功率大小,设置收费标准并保存;
S308、按24小时的时段配置收费单价,收费单价包括电费和服务费;
S309、设置收费单价的生效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强黄修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氢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