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摄影与散射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在现实中广泛存在着毛玻璃、生物组织等多种散射层,由于这些散射层的光学性质不均匀,光线穿过时传播方向会变得杂乱无序,最终在观测平面上形成光强随机分布的散斑图样,这就导致传统相机拍摄的视频质量退化严重,无法获取散射层后物体形状、位置等有效信息,故研究透过散射层成像意义重大。而针对现实生活中更普遍存在的运动对象,除了成像以外,透过散射层追踪运动对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可用于实现对运动对象的精准打击、智能追踪、行为监管等,在军事行动、灾难救援、生物医学等领域中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计算摄影学领域,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与追迹一直是极具挑战的研究问题,现有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包括波前整形技术、散斑相关方法、瞬态成像技术等,其中,波前整形技术基于透射光场与入射光场之间的由光学传输矩阵联系的线性模型来做反向求解,但其优化效率低、系统复杂度高、且需入侵散射层两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采用相机平行于散射层拍摄视频,对所述散射层和运动对象所在区域采样;/nS2:通过所述散射层的参数建立所述运动对象的表面坐标与散射层上各点亮度之间的关系;/nS3:建立时间相关的所述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的正向线性模型;/nS4:利用最大后验估计建立反向求解的优化模型,输出运动对象的三维运动轨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采用相机平行于散射层拍摄视频,对所述散射层和运动对象所在区域采样;
S2:通过所述散射层的参数建立所述运动对象的表面坐标与散射层上各点亮度之间的关系;
S3:建立时间相关的所述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的正向线性模型;
S4:利用最大后验估计建立反向求解的优化模型,输出运动对象的三维运动轨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的实际系统中建立三维笛卡尔坐标系Oxyz,固定坐标原点O为散射层底边中点,设散射层所在平面为xy平面,运动对象所在空间为z轴正方向区域;
将散射层后运动对象所在区域剖分为体素空间V={v1,…,vN},各体素的坐标由其中心点坐标代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相机的内外参对应的单应性矩阵,并依据所述单应性矩阵对拍摄的所述视频做畸变校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层的参数包括双向透射分布函数、透射系数;
对于只发生单次散射的薄散射层,光线穿过其表面两侧的透射点与入射点重合,因此,基于双向透射分布函数的定义,对于散射层上p点发出的透射光,其辐射率Lo(p,vo)为入射光辐照度Li、透射率a(p)、以及双向透射分布函数β的函数,具体表达式如下:
Lo(p,vo)=a(p)∫(vi·n)β(vi,vo,p)Li(p,vi)dvi
其中,vi和vo分别指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单位方向向量,n为单位法向向量;
假设n=(0,0,1),设运动对象表面的数学表示为曲面C,对于其上任一点s,到点p入射光线的单位方向向量记上式可改写为:
为描述运动对象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给上式加上时间变量t得到时间相关的散射层上各点亮度与运动对象表面坐标之间的积分关系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对象透过散射层成像模型及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运动对象s作为点光源处理,此时散射层上p点会接收到一束来自于点光源的入射光,对于p点发出的透射光,其辐射率Lo(p,vo)的表达式退化为:
Lo(p,vo)=a(p)(vi·n)β(vi,vo,p)Li(p,vi)
进一步改写为:
根据点光源辐照度的定义,有:
其中,Φ是点光源s的发光功率;
假设发光功率Φ与时间变量t无关,将点光源辐照度的定义代入辐射率表达式并加上时间变量t得到:
在任一时刻t下,将体素vn坐标作为点光源s坐标代入式,得到体素点光源vn对散射层亮度的贡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欣,邓儒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