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383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包括多个监控终端、多个物联网服务器和远程服务器,多个监控终端与物联网服务器通信,多个物联网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至远程服务器,监控终端包括壳体、取能线圈、罗氏线圈和通信模块,取能线圈、罗氏线圈和通信模块均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两端面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用于穿插输电线,输电线分别从取能线圈和罗氏线圈中穿过,取能线圈与罗氏线圈的输出端连接至通信模块,监控终端通过通信模块与物联网服务器通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物联网将距离靠近的输电线用电量进行统一收集收,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输电线的用电量,方便城市管理,同时监控终端不需要额外提供电源,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物联网设备
,特别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运行电压的提高,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不仅体积和重量增大、防爆绝缘困难、安全性能下降,而且因为铁芯的存在导致频带窄,测量大电流的时候铁芯会饱和,导致二次信号波形严重畸变,动态范围小,作为继电保护用时,反应速度滞后而且容易导致误动作。这一系列缺点导致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已经很难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并且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受工作原理和制作工艺的限制难以解决其自身缺陷所带来的问题,所以必须发展不同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原理的电流传感器来满足要求。Rogowski线圈(以下简称罗氏线圈)电流互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具有测量频带宽、精度高、测量范围大、无磁饱和、易于数字量输出、体积小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电流互感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节能环保科学用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迅速发展,为电量监控技术和方案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输电线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更好的了解城市综合用电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将距离靠近的输电线用电量进行统一收集后,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输电线的用电量,方便城市管理,同时监控终端不需要额外提供电源,且安装方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包括多个监控终端、多个物联网服务器和远程服务器,多个所述监控终端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信,多个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至远程服务器,所述监控终端包括壳体、取能线圈、罗氏线圈和通信模块,所述取能线圈、所述罗氏线圈和所述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两端面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穿插输电线,所述输电线分别从所述取能线圈和所述罗氏线圈中穿过,所述取能线圈与所述罗氏线圈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监控终端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信。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一侧面相互铰接。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另一侧面的分隔面上分别设置有三角卡和卡槽,所述三角卡与所述卡槽相互匹配。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三角卡端部设置有楔形头,所述卡槽的侧壁设置有三角形凸起,所述楔形头与所述凸起卡接。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取能线圈包括两个半环状铁芯和绕组,两个所述铁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中,所述绕组缠绕在所述下壳体的所述铁芯上。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铁芯外围设有绝缘层。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绕组端部电性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分别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连接,所述无线网络的通信方式为wifi网络、zigbee网络或BLE网络。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罗氏线圈通过卡座和多个线卡固定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卡座表面开设有卡孔,所述罗氏线圈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卡孔形状匹配。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罗氏线圈的另一端部依次通过放大电路模块和积分电路模块后,电性连接至所述通信模块。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将距离靠近的输电线用电量进行统一收集收,发送给远程服务器进行实时监控输电线的用电量,方便城市管理;2.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终端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拼合,通过取能线圈获取电能,不需要额外提供电源,上壳体与下壳体采取扣接的方式,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终端的正视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终端的一处位置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终端的另一处位置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壳体,2-上壳体,3-过线孔,4-铁芯,5-绝缘层,6-卡座,7-罗氏线圈,8-线卡,9-连接头,10-卡孔,11-三角卡,12-卡槽,13-电源模块,14-通信模块,15-积分电路模块,16-放大电路模块,17-绕组,18-物联网服务器,19-远程服务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具体情况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监控终端的正视展开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包括多个监控终端、多个物联网服务器18和远程服务器19,多个监控终端与物联网服务器18通信,多个物联网服务器18通过互联网连接至远程服务器19,监控终端包括壳体、取能线圈、罗氏线圈7和通信模块14,取能线圈、罗氏线圈7和通信模块14均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两端面开设有过线孔3,过线孔3用于穿插输电线,输电线分别从取能线圈和罗氏线圈7中穿过,取能线圈与罗氏线圈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通信模块14,监控终端通过通信模块14与物联网服务器18通信。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壳体包括有上壳体2与下壳体1,上壳体2与下壳体1的一侧面相互铰接。如图5所示,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上壳体2与下壳体1的另一侧面的分隔面上分别设置有三角卡11和卡槽12,三角卡11与卡槽12相互匹配。在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中,作为优选方案,三角卡11端部设置有楔形头,卡槽12的侧壁设置有三角形凸起,楔形头与凸起卡接。请参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监控终端、多个物联网服务器和远程服务器,多个所述监控终端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信,多个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至远程服务器,所述监控终端包括壳体、取能线圈、罗氏线圈和通信模块,所述取能线圈、所述罗氏线圈和所述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两端面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穿插输电线,所述输电线分别从所述取能线圈和所述罗氏线圈中穿过,所述取能线圈与所述罗氏线圈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监控终端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监控终端、多个物联网服务器和远程服务器,多个所述监控终端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信,多个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连接至远程服务器,所述监控终端包括壳体、取能线圈、罗氏线圈和通信模块,所述取能线圈、所述罗氏线圈和所述通信模块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两端面开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用于穿插输电线,所述输电线分别从所述取能线圈和所述罗氏线圈中穿过,所述取能线圈与所述罗氏线圈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至所述通信模块,所述监控终端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物联网服务器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一侧面相互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另一侧面的分隔面上分别设置有三角卡和卡槽,所述三角卡与所述卡槽相互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用电在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卡端部设置有楔形头,所述卡槽的侧壁设置有三角形凸起,所述楔形头与所述凸起卡接。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荣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开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