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56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包括承压壳体(2)、设置在承压壳体(2)内的多头螺旋盘管(7)以及与多头螺旋盘管(7)相连的进水管(8)和出水管(9),所述螺旋盘管(7)的外部设置一导流管(4),导流管(4)与盘管之间设置一介质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盘管外套导流管是提高交换能力的结构,其可以使壳管式换热器卧式使用也不会影响使用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同轴套管式换热器和壳管式换热器,前者同轴套式换热器(又称套管式换热器)是将一种金属多头螺旋管放置在一根钢管内,然后根据要求绕制成环形盘管或其他形状,外套钢管两端分别缩口与多头螺旋管相焊接;另外,外套钢管两端还分别设介质端口各一个,多头螺旋管两端分别焊接可与水管相连接的联接件(如水管接头等),盘管用固定支架将其盘管固定焊接牢固。其工作原理是:多头螺旋管内为水侧,即下端口为进水口,上端口为出水口,多头螺旋管外侧与钢管内侧为介质侧,即:上端口为介质进口,下端口为介质出口;工作时,正好与水侧流动方向成逆向状态,从而达到冷热交换的目的。上述同轴式换热器的缺点是:没有介质储液功能,在热泵应用中,除直热式热泵系统外,使用该同轴式换热器还需在系统的高压侧再加装一套储液器,这无疑增加了热泵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壳管式换热器(又称水泡或高效罐),是将一根或多根(外径带翅片的)铜管绕制成环形盘管状,然后套在耐压的钢管上,然后将铜管及钢管密封在一个耐压的壳体内,壳体上端设有介质进口一个,下端设有介质出口一个,盘管两端端口分别伸出壳体外,下端口为水侧进口,上端口为水侧出口。工作时,介质由上端口进,下端口出,而水侧则由盘管的下端口进,上端口出,与介质形成逆向流程状态,从而达到冷热交换的目的。上述壳管式换热器的缺点是:1、该壳管式换热器只能垂直(即立式)安装使用,如果卧式使用会影响交换效果;2、该壳管式换热器的水侧盘管因是直接嵌入在一个密闭的壳体内的,介质因没有导流装置,很容易在交换时形成短路流经,即:介质尚未与盘管形成充分的逆向行程交换就由进口直接流向出口了,从而影响了换热效果;3、水侧盘管内侧是光管,没有螺旋通径状,无发形成紊流的冲刷,也是该壳管式换热器易结水垢的个根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制造成本低,可满足立式和卧式两种安装方式,能够提高换热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包括承压壳体、设置在承压壳体内的多头螺旋盘管以及与多头螺旋盘管相连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盘管的外部设置一导流管,导流管与盘管之间设置一介质通道,介质入口管设置在承压壳体上端的外侧,该介质入口管与导流管连通,介质出口管设置在承压壳体的下端,承压壳体内部构成介质储罐,介质沿着螺旋盘管外侧面上形成的螺旋结构流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管上端与盘管封闭连接,导流管出口端与盘管之间设置为开口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导流管的出口端还设置有介质回流管,介质回流管与介质储罐连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压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固定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盘管外套引导管是提高交换能力的结构,其可以使小壳管式换热器卧式使用也不会影响使用能效,具体可以代替同轴套管式、板式、壳管式换热器(又称水泡或高效罐),放置方式横竖可以自由选择,同时又有良好的蒸发或者冷凝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小壳管式换热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进水口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引导管与盘管套接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包括承压壳体2、设置在承压壳体2内的多头螺旋盘管7以及与多头螺旋盘管7相连的进水管8和出水管9,所述螺旋盘管7的外部设置一导流管4,导流管4与盘管之间设置一介质通道;介质入口管1设置在承压壳体2上端的外侧,该介质入口管1与导流管4连通,介质出口管10设置在承压壳体2的下端,承压壳体2内部构成介质储罐3,介质12沿着螺旋盘管7外侧面上形成的螺旋结构流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4上端与盘管7封闭连接,导流管4出口端与盘管7之间设置为开口结构11。本实施例中,导流管4的出口端还设置有介质回流管5,所述介质回流管5与介质储罐3连通。其中,承压壳体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固定脚6。工作过程如下:介质由介质入口管进入,顺着盘管和导流管流动,目的是储气功能,这样的结构能提高介质在导流管内与螺旋波纹管内的水流体22产生充分的逆向行程和交换换热,杜绝了传统壳管式换热器介质尚未充分换热冷凝就由介质出口管流出的浪费现象。该结构最大的优点是;介质会在螺旋波纹管外形成螺旋结构流动,无分层现象,形成螺旋状流动,而水侧流体又在螺旋波纹管的内侧与介质也形成逆向螺旋流动,一是可以降低水侧在螺旋波纹管内的结垢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壳体(2)、设置在承压壳体(2)内的多头螺旋盘管(7)以及与多头螺旋盘管(7)相连的进水管(8)和出水管(9),所述螺旋盘管(7)的外部设置一导流管(4),导流管(4)与盘管之间设置一介质通道;/n介质入口管(1)设置在承压壳体(2)上端的外侧,该介质入口管(1)与导流管(4)连通,介质出口管(10)设置在承压壳体(2)的下端,承压壳体(2)内部构成介质储罐(3),介质(12)沿着螺旋盘管(7)外侧面上形成的螺旋结构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小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压壳体(2)、设置在承压壳体(2)内的多头螺旋盘管(7)以及与多头螺旋盘管(7)相连的进水管(8)和出水管(9),所述螺旋盘管(7)的外部设置一导流管(4),导流管(4)与盘管之间设置一介质通道;
介质入口管(1)设置在承压壳体(2)上端的外侧,该介质入口管(1)与导流管(4)连通,介质出口管(10)设置在承压壳体(2)的下端,承压壳体(2)内部构成介质储罐(3),介质(12)沿着螺旋盘管(7)外侧面上形成的螺旋结构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建春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