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46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包括内胆罐、套设于内胆罐外部的热储罐及设置于内胆罐顶端的储液罐,所述内胆罐呈圆柱形体结构,所述储液罐的顶端设置有垂直的进液管,所述热储罐由导热金属构成且与内胆罐的外壁相贴合,位于所述储液罐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液管,所述通液管的底端与热储罐相连通,所述内胆罐的内壁右上侧顶端设置有加热棒一,且位于内胆罐的左下侧设置有加热棒二,所述内胆罐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流框,所述限流框呈倒U形状,且一侧与内胆罐底端内壁相连接,另一侧与与内胆罐底端内壁设置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二次加热,同时在加水过程中,便于将热水排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
本技术涉及电热水器设备
,具体为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节省环保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使得资源得到了高效而合理的利用。电热水器由于其具有一个较大的储水结构,可以储存大量的热水,而且加热功率低,因此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现有的的加热内胆,在加热水分过程中或者储存中,较多的余热会逐渐消失,缺少对余热的合理利用,同时加热胆内部的分隔设计,导致热水会与新进水混合,无法保证先有的热水有效排出,使用不便,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解决了:现有的的加热内胆,在加热水分过程中或者储存中,较多的余热会逐渐消失,缺少对余热的合理利用,同时加热胆内部的分隔设计,导致热水会与新进水混合,无法保证先有的热水有效排出,使用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包括内胆罐、套设于内胆罐外部的热储罐及设置于内胆罐顶端的储液罐,所述内胆罐呈圆柱形体结构,所述储液罐的顶端设置有垂直的进液管,所述热储罐由导热金属构成且与内胆罐的外壁相贴合,位于所述储液罐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液管,所述通液管的底端与热储罐相连通,所述内胆罐的内壁右上侧顶端设置有加热棒一,且位于内胆罐的左下侧设置有加热棒二,所述内胆罐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流框,所述限流框呈倒U形状,且一侧与内胆罐底端内壁相连接,另一侧与内胆罐底端内壁设置有开口,位于限流框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热棒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内胆罐的右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右端向上倾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热储罐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端向下倾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内胆罐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排液的柱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储液罐的外壁为导热金属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通过利用外部的热储罐和储液罐将多余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行二次储热,并将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然后排出,合理利用热量,环保节能。(2)本技术通过在内部添加了三个加热棒,同时添加了限流框,液体进入可逐渐进入至限流框的内部,保证先有的热水及时排出,避免新进水快速与热水混合,功能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胆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胆罐、2-热储罐、3-储液罐、4-进液管、5-通液管、6-加热棒一、7-加热棒二、8-限流框、9-开口、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柱管、13-加热棒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包括内胆罐1、套设于内胆罐1外部的热储罐2及设置于内胆罐1顶端的储液罐3,热储罐2及储液罐3可对内胆罐1的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并将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提供使用,内胆罐1呈圆柱形体结构,储液罐3的顶端设置有垂直的进液管4,热储罐2由导热金属构成且与内胆罐1的外壁相贴合,位于储液罐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液管5,通液管5的底端与热储罐2相连通,内胆罐1的内壁右上侧顶端设置有加热棒一6,且位于内胆罐1的左下侧设置有加热棒二7,内胆罐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流框8,限流框8呈倒U形状,且一侧与内胆罐1底端内壁相连接,另一侧与内胆罐1底端内壁设置有开口9,可以使用开口9将水流不断吸入,并通过主管12排出热水,位于限流框8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热棒三1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内胆罐1的右侧设置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的右端向上倾斜,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用向上倾斜的进水管10便于加入水分,不易渗出。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热储罐2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的外端向下倾斜,通过这样的设计向下倾斜的出水管11保证液体正常排出。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述内胆罐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排液的柱管12,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用柱管12进行排出热水。具体地,所述储液罐3的外壁为导热金属材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用导热材质的储液罐3吸收余热。工作原理:使用时,可通过使用进水管10加入液体,然后使用加热棒一6、加热棒二7和加热棒三13对水进行加热,然后再通过进液管4向热储罐2的内部注入液体,热储罐2可将液体排入至储液罐3,充分吸收内胆罐1的余热,同时内胆罐1内部的限流框8可分隔进水和热水,在加水过程中,热水可先从柱管12排出。本技术的1-内胆罐、2-热储罐、3-储液罐、4-进液管、5-通液管、6-加热棒一、7-加热棒二、8-限流框、9-开口、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柱管、13-加热棒三,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的加热内胆,在加热水分过程中或者储存中,较多的余热会逐渐消失,缺少对余热的合理利用,同时加热胆内部的分隔设计,导致热水会与新进水混合,无法保证先有的热水有效排出,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可通过利用外部的热储罐和储液罐将多余的热量进行吸收,进行二次储热,并将内部的液体进行加热,然后排出,合理利用热量,环保节能,本技术通过在内部添加了三个加热棒,同时添加了限流框,液体进入可逐渐进入至限流框的内部,保证先有的热水及时排出,避免新进水快速与热水混合,功能性较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罐(1)、套设于内胆罐(1)外部的热储罐(2)及设置于内胆罐(1)顶端的储液罐(3),所述内胆罐(1)呈圆柱形体结构,所述储液罐(3)的顶端设置有垂直的进液管(4),所述热储罐(2)由导热金属构成且与内胆罐(1)的外壁相贴合,位于所述储液罐(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液管(5),所述通液管(5)的底端与热储罐(2)相连通,所述内胆罐(1)的内壁右上侧顶端设置有加热棒一(6),且位于内胆罐(1)的左下侧设置有加热棒二(7),所述内胆罐(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流框(8),所述限流框(8)呈倒U形状,且一侧与内胆罐(1)底端内壁相连接,另一侧与内胆罐(1)底端内壁设置有开口(9),位于限流框(8)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加热棒三(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电加热箱内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罐(1)、套设于内胆罐(1)外部的热储罐(2)及设置于内胆罐(1)顶端的储液罐(3),所述内胆罐(1)呈圆柱形体结构,所述储液罐(3)的顶端设置有垂直的进液管(4),所述热储罐(2)由导热金属构成且与内胆罐(1)的外壁相贴合,位于所述储液罐(3)的底端设置有若干个通液管(5),所述通液管(5)的底端与热储罐(2)相连通,所述内胆罐(1)的内壁右上侧顶端设置有加热棒一(6),且位于内胆罐(1)的左下侧设置有加热棒二(7),所述内胆罐(1)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限流框(8),所述限流框(8)呈倒U形状,且一侧与内胆罐(1)底端内壁相连接,另一侧与内胆罐(1)底端内壁设置有开口(9),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少明李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欧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