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口导流结构及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41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及取暖器。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可以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并且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包括固定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多个格栅片,所述格栅片倾斜设置,且所述格栅片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对于房间整体温度的提升高于现有的取暖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出风口处墙面吸收的热量低于现有的取暖器出口风处墙面吸收热量,从而使热能极大的作用于房间中的热循环,进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口导流结构及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特别涉及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及取暖器,属于机械

技术介绍
出风口是取暖器送风的结构。目前,取暖器的出风口多为垂直向上送风及水平90°送风,这两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垂直向上的出风口送风导致热风被墙体保温层吸收,当保温层达到一定温度后,房间开始整体升温,热能效率低,耗时耗能,同时还会对墙面饰物造成高温破坏;水平90°出风口热风容易对人造成烫伤,皮肤干燥,房间整体升温慢,只能做到局部温度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及取暖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可以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所述的出风口导流结构包括固定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多个格栅片,所述格栅片倾斜设置,且所述格栅片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取暖器,其包括取暖器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取暖器主体的出风口处的出风口导流结构,其中,所述的出风口导流结构为前述的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取暖器对于房间整体温度的提升高于现有的取暖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出风口处墙面吸收的热量低于现有的取暖器出口风处墙面吸收热量,从而使热能极大的作用于房间中的热循环,进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格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一典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器有多种,最常见的电取暖器是以电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也可叫做电采暖,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对流式取暖器为取暖器的一种,这种取暖器罩壳上为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通电后电热管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当进、出口被堵塞或环境温度过高时,温控元件会自动切断电热管电源,这种取暖器使用功率在800-3000瓦左右,还可通过增减发热体的接通数量来调节功率。该取暖器的安全性能较高,运行宁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可以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所述的出风口导流结构包括固定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多个格栅片,所述格栅片倾斜设置,且所述格栅片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格栅片之间的间距为5-30mm;和/或,所述格栅片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100°-160°。进一步的,所述格栅片为长条形平面叶片。进一步的,所述格栅片包括镀锌板、铝板、不锈钢板、耐高温塑料板中的任意一种,但不限于此。进一步的,所述格栅片的厚度为0.5-2mm。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至少所述格栅片的局部固定嵌设在所述凹槽中;其中,所述凹槽倾斜设置,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架的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倾斜角度偏差小于等于5°,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间距为3-30mm,以及,所述固定架的表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为100°±5°-160°±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槽宽为0.2-2mm,深度为5-30mm,所述凹槽与所述格栅片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沿所述格栅片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多个格栅片之间相互平行。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取暖器,其包括取暖器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取暖器主体的出风口处的出风口导流结构,其中,所述的出风口导流结构为前述的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的固定架通过螺纹连接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取暖器主体的出风口处。进一步的,所述取暖器为对流式取暖器。如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用于取暖器出风口的导流结构,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所述的导流结构包括固定架100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00上的多个格栅片200,所述格栅片200倾斜设置,且所述格栅片200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100°-160°,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格栅片之间的间距为5-30mm,多个格栅片200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相同,可以理解为多个格栅片200平行设置。具体的,请参阅图2a、图2b,所述固定架100具有多个自所述固定架100的表面凹陷形成的凹槽101,多个凹槽101沿指定方向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且所述凹槽101倾斜设置,所述凹槽101的槽壁所在平面与所述固定架的表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为100°±5°-160°±5°,所述固定架的表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平行,所述凹槽101的槽壁所在平面与格栅片200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其中,所述多个凹槽101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相同可以理解为多个凹槽101平行设置,所述多个格栅片200对应固定嵌设在所述多个凹槽101内。具体的,所述格栅片200为长条形平面叶片,所述格栅片200包括镀锌板、铝板、不锈钢板、或耐高温塑料片,所述格栅片厚度为0.5-2mm,所述凹槽101的槽宽为0.2-2mm,深度为5-30mm,相邻两个凹槽101的间隔为3-30mm,至少所述格栅片200的局部嵌设在所述凹槽101中,所述格栅片200与所述凹槽101过盈配合。具体的,所述固定架100为整体式构件,或者,所述固定架100包括沿所述格栅片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固定板,每一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凹槽101,多个固定板可以是等间距设置,该固定板可以是镀锌板。具体的,一种取暖器,其包括取暖器主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取暖器主体的出风口处的出风口导流结构,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的固定架100通过螺纹连接固件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取暖器主体的出风口处,其中,所述取暖器为对流式取暖器。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作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可以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导流结构包括固定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多个格栅片,所述格栅片倾斜设置,且所述格栅片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风口导流结构,可以设置在取暖器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导流结构包括固定架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多个格栅片,所述格栅片倾斜设置,且所述格栅片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格栅片之间的间距为5mm-3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片所在的第一平面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第二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100°-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片为长条形平面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片包括镀锌板、铝板、不锈钢板、耐高温塑料板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片的厚度为0.5-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出风口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至少所述格栅片的局部固定嵌设在所述凹槽中;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江徐高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暖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