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接触式智能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位装置
,特别涉及非接触式智能定位装置和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工业生产中基于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新一代智能型阀门定位装置开始取代传统阀门定位装置,采用高集成度的微控制装置,采用电平衡原理代替传统的力平衡原理。目前国外品牌气动阀门定位装置都只能采取整体式的安装方式,由于现场环境恶劣,加剧了气动执行装置设备的故障率,造成安全隐患、维护量加大和极高的维护费用等问题长期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传感装置可以分体安装,使控制系统远离高温多尘的执行装置就地位置,同时非接触式传感器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使得定位系统可以长期稳定的在恶劣的现场环境下应用,使系统运行更加可靠,同时便于检修,解决了现场应用中传统气动阀门定位装置的诸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 ...
【技术保护点】
1.非接触式智能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3)、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A/D转换模块(5)、负载气缸(7)、连杆机构(8)、活塞杆(6)、压电模块驱动控制电路(111)和液晶显示屏(113);/n所述压电模块驱动控制电路(111)一端通过A/D转换模块(5)连接单片机(3),另一端连接负载气缸(7);压电模块驱动控制电路(111)用于控制负载气缸(7)运动;/n所述负载气缸(7)通过活塞杆(6)连接连杆机构(8),所述连杆机构(8)的另一端连接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通过A/D转换模块(5)连接单片机(3);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非接触式智能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3)、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A/D转换模块(5)、负载气缸(7)、连杆机构(8)、活塞杆(6)、压电模块驱动控制电路(111)和液晶显示屏(113);
所述压电模块驱动控制电路(111)一端通过A/D转换模块(5)连接单片机(3),另一端连接负载气缸(7);压电模块驱动控制电路(111)用于控制负载气缸(7)运动;
所述负载气缸(7)通过活塞杆(6)连接连杆机构(8),所述连杆机构(8)的另一端连接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通过A/D转换模块(5)连接单片机(3);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用于采集位置信号;
所述液晶显示屏(113)连接单片机(3)用于显示控制定位运行的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智能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8)包括反馈摇臂(4)、左关节轴承(1)、拉杆(11)、右关节轴承(2)、连接叉(14)、和支臂(16);所述反馈摇臂(4)一端通过螺钉与高精度角度位移传感器(9)连接,另一端与左关节轴承(4)连接;所述拉杆(11)一端与左关节轴承(1)螺纹连接,一端与右关节轴承(2)螺纹连接;所述右关节轴承(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叉(16)连接,所述连接叉(16)另一端与支臂(14)连接,所述支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因华,孟祥亮,李晓秋,栾军,姜翊,宋俊琦,薛仕龙,李海涛,赵鹏,徐雷,陈学庆,马淳锋,孙宇,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电站设备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