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两曼金镜的折反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227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两曼金镜的折反光学镜头。前校正组为2片球面镜片组成的透射镜组,中间反射聚焦组由主曼金镜和次曼金镜2片曼金镜组成,主曼金镜的有效通光部分为其外围环形区域,次曼金镜为前校正组中的任意一片镜片的中间部分,次曼金镜的前表面镀制反射膜;后校正组采用3片镜片胶合结构,其中一片为主曼金镜的中心部分区域,其余两片镜片胶合固定于主曼金镜中心部分的两侧或同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两个曼金镜缩短系统长度实现紧凑结构和降低边缘光线高度,结合前校正组可消除镜头主要的球差和位置色差。后校正组采用三胶合形式能有效校正系统剩余像差;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共用镜片,可实现紧凑的长焦距大数值孔径高分辨率的光学镜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两曼金镜的折反光学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反光学镜头,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两曼金镜的折反光学镜头,属光学成像

技术介绍
随着探测器像元越做越小,对光学镜头成像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折射式镜头在高数值孔径、宽波段和长焦距要求下结构变得复杂且需要的镜片数量很多,采用非球面虽然能使镜片数量变少,但镜片的加工和组装要求变得很苛刻,且在长焦情况下镜头很长。反射式镜头为实现高分辨一般需要采用非球面去校正像差,加工、检测和组装都很复杂,且基于非球面反射镜制作的镜头造价昂贵,在民用市场很难推广。现有R-C+校正镜或卡塞格林+校正镜等类型折反镜头的次反镜或后校正镜组需要采用专门的机械支撑结构,带来的影响一是增加了系统组装复杂性,二是需要考虑这些结构的力学特性,三是增加的机械部件由于挡光降低光学系统能量的有效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镜片数量少,光路紧凑,像差校正能力强的折反光学镜头。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两曼金镜的折反光学镜头,它包括前校正组、中间反射聚焦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两曼金镜的折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校正组、中间反射聚焦组和后校正组;前校正组为2片球面镜片组成的透射镜组,镜片材料为相同的普通冕牌玻璃;中间反射聚焦组由主曼金镜和次曼金镜2片曼金镜组成,主曼金镜片为球面,它的有效通光部分为其外围环形区域,材料与前校正组相同,次曼金镜为前校正组中的任意一片镜片的中间部分,次曼金镜的前表面镀制反射膜,入射光线经前校正组透射后入射到主曼金镜,经主曼金镜反射后进入到前校正组的某一片镜片中心部分的次曼金镜,再经反射后进入后组校正镜;后校正组采用三片镜片胶合结构,其中一片为主曼金镜的中心部分区域,其余两片镜片胶合固定于主曼金镜中心部分的两侧或同侧,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两曼金镜的折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校正组、中间反射聚焦组和后校正组;前校正组为2片球面镜片组成的透射镜组,镜片材料为相同的普通冕牌玻璃;中间反射聚焦组由主曼金镜和次曼金镜2片曼金镜组成,主曼金镜片为球面,它的有效通光部分为其外围环形区域,材料与前校正组相同,次曼金镜为前校正组中的任意一片镜片的中间部分,次曼金镜的前表面镀制反射膜,入射光线经前校正组透射后入射到主曼金镜,经主曼金镜反射后进入到前校正组的某一片镜片中心部分的次曼金镜,再经反射后进入后组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康沈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