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移动课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89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课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VR移动课室,包括两个可用运输车拖动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两个所述集装箱并排布置,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朝上摆动以使集装箱的内侧打开,两个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对接固定,两个所述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所述课室空间内屏幕以及VR体验位,所述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VR移动课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VR移动课室,可以直接由两个集装箱组成形成课室空间,利用运输车可以将集装箱运输到需要组装的地方,操作方便,在课室空间内配置VR体验位以及VR设备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则可以实现VR教育等,形成VR移动课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R移动课室
本技术专利涉及移动课室的
,具体而言,涉及VR移动课室。
技术介绍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育人”教育改革全面开始。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STEAM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相关的领域也快速发展,VR技术则是较为突出的。VR也称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其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知识是有价值的,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能够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进行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和更加有智慧的教育(创新意识、人工智能时代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让学习变得更简单、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信息素养。运用在教育行业中,利用VR技术,老师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互动式教学管理,能将各学科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真实还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难点的知识点可视化,让书本的知识真正“活”起来,让学习变得简单、快乐、高效。现有技术中,VR教育基本在课室内进行,且课室固定化,由于学校的课室资源较为紧张,这样,则难以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随地设置VR教育课室,只有少量的学校可以实现VR教育,难以推广VR教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VR移动课室,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VR课室固定化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VR移动课室,包括两个可用运输车拖动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两个所述集装箱并排布置,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朝上摆动以使集装箱的内侧打开,两个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对接固定,两个所述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所述课室空间内屏幕以及VR体验位,所述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朝上摆动至呈水平状。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摆动部,所述固定部的外侧与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部与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内侧与摆动部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所述摆动部及内侧板整体以所述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集装箱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课室空间的底部铺设底铺板,所述底铺板覆盖在所述集装箱的底板上,且覆盖所述间隔。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置于两个集装箱的间隔的下方,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置于地面,所述支撑结构的顶部抵接着所述底铺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纵向布置的支撑柱以及多个横梁,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置于地面,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抵接着所述底铺板,所述横梁呈横向布置,且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支撑柱上。进一步的,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具有打开或关闭集装箱的门体,两个所述集装箱的门体之间具有通道开口,所述通道开口连通所述课室空间。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开口处架设有楼梯架。进一步的,所述课室空间内的VR体验位上设置有供用户手持的扶手,所述扶手呈弧形布置。进一步的,所述课室空间的内侧板覆盖有覆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VR移动课室,可以直接由两个集装箱组成形成课室空间,利用运输车可以将集装箱运输到需要组装的地方,操作方便,在课室空间内配置VR体验位以及VR设备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则可以实现VR教育等,形成VR移动课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集装箱的内侧板打开时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VR移动课室,可以运用在任何场合中,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可以随时随地组装。VR移动课室,包括两个可用运输车拖动的集装箱,利用运输车将集装箱拉到需要组装VR移动课室的地方。集装箱包括底板100、外侧板101、顶板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104;两个集装箱并排布置,集装箱的内侧板104朝上摆动以使集装箱的内侧打开。两个集装箱到达位置以后,集装箱的内侧板104朝上摆动后,两个集装箱的内侧板104对接固定,两个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200;课室空间200内设置有屏幕500以及VR体验位,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上述提供的VR移动课室,可以直接由两个集装箱组成形成课室空间200,利用运输车可以将集装箱运输到需要组装的地方,操作方便,在课室空间200内配置VR体验位以及VR设备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则可以实现VR教育等,形成VR移动课室。另外,针对学校的课室资源较为紧张的问题,该VR移动课室则恰好解决该问题,从而可以为所有的学校实施VR课堂项目。集装箱的内侧板104朝上摆动至呈水平状,这样,便于两个内侧板104之间的对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两个内侧板104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对接。另外,在集装箱的内侧板104的顶部,可以设置撑架,再在撑架上搭设雨布,使得雨布覆盖两个组装后的集装箱,从而使得VR移动课室防雨。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102以及摆动部103,固定部102的外侧与外侧板101固定连接,摆动部103与内侧板104固定连接,并且,摆动部103与内侧板104之间呈弯折状,固定部102的内侧与摆动部103之间铰接,形成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VR移动课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用运输车拖动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两个所述集装箱并排布置,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朝上摆动以使集装箱的内侧打开,两个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对接固定,两个所述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所述课室空间内屏幕以及VR体验位,所述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VR移动课室,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用运输车拖动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包括底板、外侧板、顶板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两个所述集装箱并排布置,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朝上摆动以使集装箱的内侧打开,两个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对接固定,两个所述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所述课室空间内屏幕以及VR体验位,所述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R移动课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内侧板朝上摆动至呈水平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VR移动课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摆动部,所述固定部的外侧与外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摆动部与内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内侧与摆动部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所述摆动部及内侧板整体以所述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VR移动课室,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集装箱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课室空间的底部铺设底铺板,所述底铺板覆盖在所述集装箱的底板上,且覆盖所述间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开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