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275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高位水平绿化区、低位水平绿化区、坡面绿化区、集水单元、过滤单元、喷灌装置及调蓄单元,所述坡面绿化区位于所述高位水平绿化区与所述低位水平绿化区之间,所述集水单元用于收集路面径流雨水,所述集水单元至少包括高位集水池及汇水湿地,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高位集水池、汇水湿地相连通,所述喷灌装置与所述高位集水池相连,所述喷灌装置用于对坡面绿化区进行喷灌,所述调蓄单元与所述汇水湿地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
技术介绍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建筑屋面和硬化路面代替了原来能够涵养水源的自然地面,天然的排水方式和排水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改变了城市水循环过程,从而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水文机制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以及地表径流在流量、频率、持续时间和水质方面的变化。伴随着气候变化以及大规模工程建设,极端水文事件发生的机率明显增加,城市内涝灾害等突发事件日趋频繁,严重影响了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城市形象也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如何能够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本技术可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其技术方案如下: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高位水平绿化区、低位水平绿化区、坡面绿化区、集水单元、过滤单元、喷灌装置及调蓄单元,所述坡面绿化区位于所述高位水平绿化区与所述低位水平绿化区之间,所述集水单元用于收集路面径流雨水,所述集水单元至少包括高位集水池及汇水湿地,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高位集水池、汇水湿地相连通,所述喷灌装置与所述高位集水池相连,所述喷灌装置用于对坡面绿化区进行喷灌,所述调蓄单元与所述汇水湿地相连通。所述喷灌装置包括喷灌组件,所述喷灌组件包括水泵、主水管、多个支路水管、水管支架,所述水泵放置于所述高位集水池,所述主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多个所述支路水管分别与所述主水管相连,所述水管支架固定于所述坡面绿化区,多个所述支路水管固定于所述水管支架上,多个所述支路水管上分别设有喷头。所述喷灌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液位传感器、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水泵、液位传感器、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高位集水池内,多个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位于坡面绿化区的土壤内。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草本植被层、换土层、隔离层、砾石层,所述草本植被层位于所述换土层上表面,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换土层与所述砾石层之间,所述砾石层的底部埋置有穿孔排水管。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砾石调蓄层,所述砾石调蓄层位于所述穿孔排水管的底部。所述调蓄单元至少包括低位集水箱、多个调蓄池,所述低位集水箱与所述汇水湿地通过输水管相连,所述低位集水箱与至少一个所述调蓄池相连,多个所述调蓄池之间通过输水管相连。所述低位水平绿化区上还设有生态草沟,所述生态草沟位于所述坡面绿化区的底部。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技术的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包括集水单元、过滤单元、喷灌装置及调蓄单元。其中,集水单元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可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可用于绿化区的喷灌,从而提高雨水的有效利用。收集的雨水还可进入调蓄单元,增加进行调蓄的雨水的径流总量。本技术通过集水单元、调蓄单元可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强城市防涝能力。过滤单元可对雨水进行过滤,消减雨水中的污染负荷,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2、喷灌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液位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及控制器,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坡面绿化区的土壤湿度,当检测到土壤湿度低于设定的阈值下限时,控制器可控制水泵自动开启进行喷灌操作,当检测到土壤湿度高于设定的阈值上限后,控制器可控制水泵关闭,由此形成闭环控制,从而实现自动喷灌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过滤单元的结构简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雨水利用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高位水平绿化区;2、低位水平绿化区;3、坡面绿化区;4、集水单元;5、过滤单元;7、喷灌装置;8、调蓄单元;41、高位集水池;42、汇水湿地;51、草本植被层;52、换土层;53、砾石层;54、隔离层;55、穿孔排水管;56、砾石调蓄层;71、喷灌组件;711、水泵;712、主水管;713、支路水管;72、控制单元;721、液位传感器;722、土壤湿度传感器;723、控制器;9、生态草沟;81、低位集水箱;82、调蓄池。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中”、“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高位水平绿化区1、低位水平绿化区2、坡面绿化区3、集水单元4、过滤单元5、喷灌装置7及调蓄单元8,所述坡面绿化区3位于所述高位水平绿化区1与所述低位水平绿化区2之间,所述集水单元4用于收集路面径流雨水,所述集水单元4包括高位集水池41及汇水湿地42,所述过滤单元5与所述高位集水池41、汇水湿地42相连通,所述喷灌装置7与所述高位集水池41相连,所述喷灌装置7用于对坡面绿化区3进行喷灌,所述调蓄单元8与所述汇水湿地42相连通。本实施例的集水单元4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可对雨水进行有效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可用于绿化区的喷灌,从而提高雨水的有效利用。收集的雨水还可进入调蓄单元8,增加进行调蓄的雨水的径流总量。本实施例通过集水单元4、调蓄单元8可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强城市防涝能力。过滤单元5可对雨水进行过滤,削减雨水中的污染负荷,截留雨水中的污染物。优选地,所述集水单元4可收集下凹式绿地、道路边的浅沟、渗透管等的雨水,城市中的道路雨水、停车场等的雨水流入下凹式绿地、浅沟、渗透管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可通过截污装置进行截污处理。截污装置一般为过滤池或过滤网等。城市中屋面雨水可通过雨落管进入初期弃流装置,从而进行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高位水平绿化区、低位水平绿化区、坡面绿化区、集水单元、过滤单元、喷灌装置及调蓄单元,所述坡面绿化区位于所述高位水平绿化区与所述低位水平绿化区之间,所述集水单元用于收集路面径流雨水,所述集水单元至少包括高位集水池及汇水湿地,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高位集水池、汇水湿地相连通,所述喷灌装置与所述高位集水池相连,所述喷灌装置用于对坡面绿化区进行喷灌,所述调蓄单元与所述汇水湿地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高位水平绿化区、低位水平绿化区、坡面绿化区、集水单元、过滤单元、喷灌装置及调蓄单元,所述坡面绿化区位于所述高位水平绿化区与所述低位水平绿化区之间,所述集水单元用于收集路面径流雨水,所述集水单元至少包括高位集水池及汇水湿地,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高位集水池、汇水湿地相连通,所述喷灌装置与所述高位集水池相连,所述喷灌装置用于对坡面绿化区进行喷灌,所述调蓄单元与所述汇水湿地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装置包括喷灌组件,所述喷灌组件包括水泵、主水管、多个支路水管、水管支架,所述水泵放置于所述高位集水池,所述主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多个所述支路水管分别与所述主水管相连,所述水管支架固定于所述坡面绿化区,多个所述支路水管固定于所述水管支架上,多个所述支路水管上分别设有喷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型雨水过滤集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液位传感器、多个土壤湿度传感器、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智雄张文英陈乐乐何铭谦卢雄进
申请(专利权)人:棕榈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