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275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空调送风控制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向室内送风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均匀升高或降低整体环境温度,空调风直吹人体不利于健康的技术问题。所述立式空调包括主控制器以及设于室内机上的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热源传感器不少于两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方法,属于空调送风控制

技术介绍
空调器能够快速调节环境温度,是城市生活、工业生产、物资仓储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现有的空调器向室内送风方式比较单一,通常采取循环扫风或者定向吹风方式,当室内存在不同温度区域时,该传统送风方式效率较低,不利于均匀升高或降低整体环境温度;另外,空调风直吹人体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导致小孩感冒生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及其送风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向室内送风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均匀升高或降低整体环境温度,空调风直吹人体不利于健康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包括主控制器以及设于室内机上的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热源传感器不少于两个。进一步地,所述热源传感器设于出风口上方,热源传感器上方设有挡板。进一步地,所述热源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导向组件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对应连接有设于风机前方的导风板和摆叶,所述导风板沿水平方向与室内机转动连接,所述摆叶沿竖直方向与室内机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源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主控制器通过对应的动力源驱动导风板沿水平方向转动或/和驱动摆叶沿竖直方向转动。进一步地,还包括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计时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热源传感器获取热源位置,获取立式空调的运行模式;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以外位置。进一步地,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包括:通过对应的动力源驱动摆叶沿竖直方向转动,将风机的出风沿水平方向导向热源位置;通过对应的动力源驱动导风板沿水平方向转动,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的上方。进一步地,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以外的位置,包括:通过对应的动力源驱动摆叶沿竖直方向转动,将风机的出风沿水平方向导向热源位置以外位置;通过对应的动力源驱动导风板沿水平方向转动,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以外位置的下方。进一步地,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还包括:通过计时器获取出风导向热源位置的持续时长;通过热源传感器获取热源温度,求取热源温度与预设人体温度之差的绝对值;将所述绝对值与预设温差阈值进行比对,将所述持续时长与预设持续时长阈值进行比对;如果所述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差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长大于预设持续时长阈值,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以外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预设人体温度为36.2~37.2℃,所述预设温差阈值为1~4℃,所述持续时长阈值为5~30s。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主控制器利用热源传感器测定热源温度,采用三角定位法测定热源位置,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将送风方向对向热源位置上方,吹出的冷空气因比重较大而下沉,优先降低热源区域温度;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将送风方向对向热源位置以外位置下方,吹出的热空气因比重小而上升,使室内其他低温区域快速升温,从而起到加强空气垂直对流的作用,均匀升高或降低整体环境温度。当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主控制器还将热源温度与预设人体温度进行比对,如果热源温度接近于预设人体温度,则可判定该热源是人体,应当避免冷风长时间直吹;同时利用计时器获取出风导向热源位置的持续时长,当该持续时长大于预设持续时长阈值时,将送风方向对向人体以外区域,以避免空调冷风直吹,防止感冒生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机的出风导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室内机;2、进气格栅;3、出风口;31、导风板;32、摆叶;33、转轴;4、红外传感器;41、挡板;5、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该立式空调包括室内机,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室内机1正面下方为进气格栅2,室内机1正面上方为出风口3,空气自进气格栅2吸入到室内机1内,由室内机1中的换热器进行加热或降温,再由出风口3吹出。出风口3处设有出风导向组件,起到空气导向作用。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机的出风口结构示意图,出风口3处设有多片沿水平方向与室内机1转动连接的导风板31和沿竖直方向与室内机1转动连接的摆叶32,当导风板31转动时,可使送风方向上下偏转,当摆叶32转动时,可使送风方向左右偏转。室内机1正面还设有多个热源传感器,热源传感器通常采用红外传感器4,能够感应室内目标物所辐射的红外线,进而测量目标物的温度,通过设立两个以上的热源传感器,根据三角定位法可以准确测定目标物的位置和距离。本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4设有两个,红外传感器4上方设有挡板41,挡板41能够遮挡灰尘,还能减少吊挂灯具所产生热源的干扰;同时,为避免挡板41影响红外传感器4对目标物的测量,将红外传感器4设于出风口3上方,以确保红外传感器4的测量范围。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立式空调实施例中室内机的出风导向组件结构示意图,除导风板31和摆叶32外,还包括与导风板31和摆叶32对应连接的动力源,导风板31和摆叶32的两端设有转轴33,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与导风板31和摆叶32的转轴33传动连接,动力源可带动导风板31和摆叶32沿转轴33转动。出风口3内设有风机5,导风板31和摆叶32均设于风机5前方。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采用步进电机,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角度,可带动导风板31和摆叶32发生偏转,即可将风机5吹出的热风或冷风导向指定区域。其中,与摆叶32传动连接的步进电机为第一步进电机,与导风板31传动连接的步进电机为第二步进电机。室内机1内还设有主控制器和计时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其特征是,包括主控制器以及设于室内机(1)上的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热源传感器不少于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其特征是,包括主控制器以及设于室内机(1)上的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热源传感器和出风导向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热源传感器不少于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立式空调,其特征是,所述热源传感器设于出风口(3)上方,热源传感器上方设有挡板(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立式空调,其特征是,所述热源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立式空调,其特征是,所述出风导向组件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对应连接有设于风机(5)前方的导风板(31)和摆叶(32),所述导风板(31)沿水平方向与室内机(1)转动连接,所述摆叶(32)沿竖直方向与室内机(1)转动连接;
所述动力源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主控制器通过对应的动力源驱动导风板(31)沿水平方向转动或/和驱动摆叶(32)沿竖直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立式空调,其特征是,还包括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计时器。


6.一种新型的立式空调送风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热源传感器获取热源位置,获取立式空调的运行模式;
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5)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
如果所述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通过出风导向组件将风机(5)的出风导向热源位置以外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的立式空调,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方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