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实验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藏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实验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超低渗透油层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导致仅靠注水开发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难度很大。同时超低渗透油藏大多属于应力敏感性油藏,随着注入水的进入或地层流体的采出,地层岩石的有效覆压将会发生变化,岩石发生形变,从而引起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变化,国内外提出超低渗透油藏注CO2的成功方案,因此,有必要探索超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可行性及合理注入方式,但现有缺少研究超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替过程的实验方法和装置。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实验装置,包括:
驱替容器,所述驱替容器包括水体容器(10)、油体容器(12)和气体容器(11),
岩心夹持器(30),所述岩心夹持器(30)通过连通管体(20)分别与水体容器(10)、油体容器(12)和气体容器(11)连通,所述岩心夹持器(30)通过连通管体(20)与气液分离器(50)连通,
其中,所述岩心夹持器(30)包括套设在岩心(80)外的密封套(70),所述岩心(80)为柱状且其两对向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堵头(31)和第二堵头(39),所述第一堵头(31)和第二堵头(39)与岩心(80)接触端部设于密封套(70)内,所述第一堵头(31)和第二堵头(39)外部密封套接圆柱套状的夹持主体(310),所述第一堵头(31)外径与夹持主体(310)内壁配设,所述第二堵头(39)外套设同轴的止动环(36),所述止动环(36)外壁与夹持主体(310)内壁配设,所述夹持主体(310)两端口分别设有第一端盖(32)和第二端盖(37)封口,所述密封套(70)外壁与夹持主体(310)内壁存留间隙且与两侧的第一堵头(31)以及止动环(36)侧壁面之间构成围压腔(34),所述围压腔(34)中部的夹持主体(310)上设有压力源接头(3101),所述围压腔(34)两端还分别设有压差接头(3102),所述夹持主体(310)外设有压差计(40),所述压差计(40)与压差接头(310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实验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堵头(31)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堵头(31)两端部的第一孔体(314),所述第一堵头(31)与岩心(80)接触端设有防腐垫(35),所述第一孔体(314)贯穿防腐垫(35),和第一堵头(31),
所述第二堵头(39)上开设有贯通第二堵头(39)两端部的第二孔体(391),所述第二堵头(39)与岩心(80)接触端设有防腐垫(35),所述第二孔体(391)贯穿防腐垫(35),和第二堵头(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端盖(32)内的第一堵头(31)上套接有第一防移组件(33),所述第一防移组件(33)包括套接在第一堵头(31)外侧面的防移套体(332),所述防移套体(332)表面环绕布设防移支撑条(331),所述防移支撑条(331)与夹持主体(310)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低渗透油藏CO2驱替过程实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堵头(31)与第一防移组件(33)相邻端面具有斜面,所述第一堵头(31)与夹持主体(310)内壁接触端面环绕开设有第一环槽(312),且第一环槽(312)内设有第二密封环(313),所述第一环槽(312)与夹持主体(310)内壁面构成空间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