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射吸式液动冲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496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钻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射吸式液动冲击器,包括:上接头、喷嘴、承喷器、限位导向套、活阀、冲击锤杆、外管、下缸套和冲击砧座接头;喷嘴安装于上接头的中心孔内,上接头下部安装于外管上端内,限位导向套安装于外管的上部内孔内,活阀的上部限位台阶悬挂于限位导向套的限位环位置,承喷器的上端安装于限位导向套的上端部内孔中,承喷器的下端导管插入至活阀上端内孔,冲击锤杆的上端安装于限位导向套的下部内孔中;冲击锤杆下端和冲击砧座接头上端均安装在下缸套内,冲击砧座接头上部安装于外管下端内,下缸套安装于外管下部内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产生稳定的射吸性能,降低启动流量和工作压力,提高液动冲击器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射吸式液动冲击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钻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射吸式液动冲击器。
技术介绍
液动冲击器安装在回转钻具上,作为辅助碎岩工具,广泛应用于钻探、钻井领域,包括地质矿产资源钻探、石油钻井、页岩气钻井、煤层气钻井、水文水井钻探、工程施工等领域。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提高岩心采取率、预防破碎岩层堵卡钻具、提高钻头使用寿命、控制钻孔偏斜。射吸式液动冲击器的活阀和冲锤主要依靠喷嘴产生的卷吸力使其上行,在上位时利用锤阀瞬时切断水路产生水击作用推动冲锤活塞向下运动击打砧子,通过冲锤对砧子的高速撞击产生冲击能量,对钻头施加周期性冲击载荷,实现冲击回转破碎岩石。同其它的液动冲击器相比,它无弹簧装置、结构简单,易损件少,耐背压性能好。常规的射吸式液动冲击器的射吸阀控机构中,液体通过喷嘴产生高速液流,无论是套阀式还是芯阀式结构,均利用活阀或冲击锤的上端作为承喷元件。所以,常规式液动冲击器的活阀和冲击锤既是射吸元件又是执行元件。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冲击器启动时,由于活阀和冲击锤均处于下位,喷嘴和承喷口的承喷距离为最大位置,注定了该类型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射吸式液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器包括:上接头(1)、喷嘴(2)、承喷器(3)、限位导向套(4)、活阀(5)、冲击锤杆(6)、外管(7)、下缸套(8)和冲击砧座接头(9);喷嘴(2)安装于上接头(1)的中心孔内,喷嘴(2)的外侧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喷嘴(2)通过上接头(1)的中心孔中的限位台阶限位固定;/n上接头(1)下部安装于外管(7)上端内,上接头(1)下部与外管(7)上端配合连接;外管(7)上部设有上部内孔和上部内孔限位台阶,限位导向套(4)安装于外管(7)的上部内孔内,通过外管(7)的上部内孔限位台阶限位固定,限位导向套(4)外表面与外管(7)内孔表面滑动密封配合;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射吸式液动冲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器包括:上接头(1)、喷嘴(2)、承喷器(3)、限位导向套(4)、活阀(5)、冲击锤杆(6)、外管(7)、下缸套(8)和冲击砧座接头(9);喷嘴(2)安装于上接头(1)的中心孔内,喷嘴(2)的外侧下端设置有限位台阶,喷嘴(2)通过上接头(1)的中心孔中的限位台阶限位固定;
上接头(1)下部安装于外管(7)上端内,上接头(1)下部与外管(7)上端配合连接;外管(7)上部设有上部内孔和上部内孔限位台阶,限位导向套(4)安装于外管(7)的上部内孔内,通过外管(7)的上部内孔限位台阶限位固定,限位导向套(4)外表面与外管(7)内孔表面滑动密封配合;限位导向套(4)的中部设计有带中心孔的限位环,活阀(5)安装于限位导向套(4)的限位环中心孔中,活阀(5)的上部限位台阶悬挂于限位导向套(4)的限位环位置;承喷器(3)的上端安装于限位导向套(4)的上端部内孔中,承喷器(3)的上端与限位导向套(4)的上端部内孔间隙配合,承喷器(3)的上端的下表面由限位导向套(4)的上部内孔台阶限位,承喷器(3)的上端面由上接头(1)的下端面限位,承喷器(3)的上端面与限位导向套(4)的上端面平齐;承喷器(3)的下端导管插入至活阀(5)上端内孔,承喷器(3)外表面与活阀(5)内孔滑动密封配合;
冲击锤杆(6)的上端安装于限位导向套(4)的下部内孔中,冲击锤杆(6)与限位导向套(4)滑动密封配合;冲击锤杆(6)中心设有通孔(15),冲击锤杆(6)通孔(15)上设有内镗孔,活阀(5)下部插入冲击锤杆(6)内镗孔中,活阀(5)外圆面与冲击锤杆(6)上端内镗孔形成环状空间(13);
冲击锤杆(6)下端和冲击砧座接头(9)上端均安装在下缸套(8)内,冲击锤杆(6)下端外圆与下缸套(8)内孔滑动密封配合;冲击砧座接头(9)上端与下缸套(8)内孔间隙配合;冲击砧座接头(9)上部安装于外管(7)下端内,冲击砧座接头(9)上部与外管(7)下端配合连接,外管(7)下部设有下部内孔和下部限位台阶,下缸套(8)安装于外管(7)下部内孔中,下缸套(8)外圆与外管(7)下部内孔间隙配合;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阳李博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