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涛成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49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包括用于进行支撑人体的软梯梯板、两条用于连接各个软梯梯板的连接绳、用于固定连接绳位置的固定锁链和用于增强平衡性的自适应平衡机构,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连接绳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绳的表面与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涉及工程建筑领域。该工程建筑用软梯根据现有的软梯存在的容易踩空和踩踏重心偏向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设计出可以自适应撑开与墙体距离,并且将梯板保持水平状态待踩的特殊支撑机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软梯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在寻找落脚点的时候导致下方梯板中心发生偏斜,进而容易导致梯板发生倾斜,倾斜后不易再次站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筑
,具体为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
技术介绍
在工程建筑中经常使用到软梯,软梯具有不受长度限制、柔软、不占地等特别功能,因此在使用中比较方便,而且便于收纳和运输,但是软梯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在靠近墙面的时候,软梯贴在墙面上会导致梯板与墙体之间空隙小,不方便落脚,而且梯子的形状多为矩形状,在使用的时候,梯子容易发生弯折,尤其是上下隔开的梯板之间发生倾斜,不牢固,现有技术中,这种情况与梯子柔软的性质共存,上述两种情况往往是共存互相影响的,在使用时,受到墙体和梯板之间空隙较小原因影响,人们常常会将脚底进行偏斜增大与梯板的接触面或者试探寻找合适的落脚点,这就容易导致落脚时使得下方梯板中心发生偏斜,进而导致梯子发生倾斜,一般的软梯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在寻找落脚点的时候导致下方梯板中心发生偏斜,进而容易导致梯板发生倾斜,倾斜后不易再次站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解决了一般的软梯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在寻找落脚点的时候导致下方梯板中心发生偏斜,进而容易导致梯板发生倾斜,倾斜后不易再次站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包括用于进行支撑人体的软梯梯板、两条用于连接各个软梯梯板的连接绳、用于固定连接绳位置的固定锁链和用于增强平衡性的自适应平衡机构,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连接绳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绳的表面与连接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条所述连接绳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锁链,所述自适应平衡机构设置在软梯梯板上。优选的,所述自适应平衡机构包括平衡梯板、形变梯板、连接杆和自适应弹簧,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平衡梯板,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形变梯板,每一个所述平衡梯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以平衡梯板表面的中线为对称线呈对称分布,所述软梯梯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与连接杆相适配的贯穿孔,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与贯穿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远离平衡梯板的一端与形变梯板的上表面铰接,所述连接孔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自适应弹簧,所述自适应弹簧套接在连接杆上,位于连接孔上方的所述自适应弹簧的顶端与平衡梯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位于连接孔下方的所述自适应弹簧的底端与形变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软梯梯板下表面的一端与形变梯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梯板的宽度、形变梯板的宽度和软梯梯板的宽度相同,所述平衡梯板的长度和形变梯板的长度比软梯梯板的长度短,所述平衡梯板的材料包括木板,每一个所述形变梯板的材料包括弹簧钢板。优选的,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的表面均铰接有两个活动撑杆,两个所述活动撑杆的长度总和比平衡梯板端,每一个所述平衡撑杆的表面均开设有一个贯穿槽,所述活动撑杆的表面与贯穿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形变梯板的下表面均开设有两个与活动撑杆相适配的形变卡槽,两个所述形变卡槽以形变梯板表面的中线为对称线呈对称分布,所述活动撑杆的表面与形变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每一个所述活动撑杆的顶端均设置有一个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圆杆,所述活动圆杆的表面与形变卡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圆杆的材料包括永磁铁,每一个所述平衡梯板的下表面均镶嵌有一条磁铁片,所述磁铁片的两端与形变卡槽相接,所述活动圆杆的表面与磁铁片的表面磁吸连接。优选的,每一个所述平衡梯板的表面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活动轴,两个所述活动轴以平衡梯板表面的中线为对称线呈对称分布,所述活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个撑距杆,所述撑距杆的最大宽度比撑距杆与活动撑杆之间的间隙大。优选的,所述撑距杆靠近墙面的一侧面呈弧形状,所述撑距杆的弧形面上镶嵌有若干个活动滚珠。(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形变梯板和活动撑杆,在脚底接触并踩在平衡梯板上的时候,平衡梯板受到重力作用下压促使形变梯板发生形变,形变后的平衡梯板促使两侧的活动撑杆发生倾斜并且绷直下方的连接绳,改变圆形矩形形态,形成特殊的绷紧且更加稳定的形态,使得人脚落在任意位置上都可以使得下方即将被踩的平衡梯板保持水平状,不易发生倾斜。(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撑距杆,在活动撑杆发生形变之前,受到软梯自身靠近墙体的原因影响,各个撑距杆在重力和倾斜作用下会发生轻微转动,顶端接触墙体,在活动撑杆受力发生倾斜的时候,活动撑杆会顶住已经发生轻微旋转的撑距杆的一侧并推动其继续转动顶住墙体,两个撑距杆将下方即将被踩的软梯梯板上的撑距杆撑杆,此时就拉开了软梯梯板与墙体的距离,方便踩踏落脚,避免踩踏落空和角度偏斜。(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磁铁片和活动圆杆,方便在展开软梯的时候,活动撑杆快速的滑入到形变卡槽的内部,收卷的时候,活动撑杆也可以处于水平状态,方便收卷和展开,不影响软梯的正常使用。(4)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的软梯存在的容易踩空和踩踏重心偏向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设计出可以自适应撑开与墙体距离,并且将梯板保持水平状态待踩的特殊支撑机构,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一般的软梯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在寻找落脚点的时候导致下方梯板中心发生偏斜,进而容易导致梯板发生倾斜,倾斜后不易再次站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软梯梯板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形变梯板形变后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形变梯板结构仰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平衡梯板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活动撑杆结构剖视图。其中,1软梯梯板、2连接绳、3固定锁链、4自适应平衡机构、41平衡梯板、42形变梯板、43连接杆、44自适应弹簧、45贯穿孔、46限位杆、47活动撑杆、48贯穿槽、49形变卡槽、410转动轴、411活动圆杆、412磁铁片、413活动轴、414撑距杆、415活动滚珠、5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包括用于进行支撑人体的软梯梯板1、两条用于连接各个软梯梯板1的连接绳2、用于固定连接绳2位置的固定锁链3和用于增强平衡性的自适应平衡机构4,每一个软梯梯板1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连接绳2对应的连接孔5,连接绳2的表面与连接孔5的内壁固定连接,两条连接绳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锁链3,自适应平衡机构4设置在软梯梯板1上。自适应平衡机构4包括平衡梯板41、形变梯板42、连接杆43和自适应弹簧44,每一个软梯梯板1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平衡梯板41,每一个软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包括用于进行支撑人体的软梯梯板(1)、两条用于连接各个软梯梯板(1)的连接绳(2)、用于固定连接绳(2)位置的固定锁链(3)和用于增强平衡性的自适应平衡机构(4),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1)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连接绳(2)对应的连接孔(5),所述连接绳(2)的表面与连接孔(5)的内壁固定连接,两条所述连接绳(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锁链(3),所述自适应平衡机构(4)设置在软梯梯板(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包括用于进行支撑人体的软梯梯板(1)、两条用于连接各个软梯梯板(1)的连接绳(2)、用于固定连接绳(2)位置的固定锁链(3)和用于增强平衡性的自适应平衡机构(4),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1)的表面均开设有与连接绳(2)对应的连接孔(5),所述连接绳(2)的表面与连接孔(5)的内壁固定连接,两条所述连接绳(2)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锁链(3),所述自适应平衡机构(4)设置在软梯梯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平衡机构(4)包括平衡梯板(41)、形变梯板(42)、连接杆(43)和自适应弹簧(44),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1)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平衡梯板(41),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1)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形变梯板(42),每一个所述平衡梯板(41)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43),两个所述连接杆(43)以平衡梯板(41)表面的中线为对称线呈对称分布,所述软梯梯板(1)的表面开设有两个与连接杆(43)相适配的贯穿孔(45),所述连接杆(43)的表面与贯穿孔(45)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43)远离平衡梯板(41)的一端与形变梯板(42)的上表面铰接,所述连接孔(5)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自适应弹簧(44),所述自适应弹簧(44)套接在连接杆(43)上,位于连接孔(5)上方的所述自适应弹簧(44)的顶端与平衡梯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位于连接孔(5)下方的所述自适应弹簧(44)的底端与形变梯板(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建筑用软梯,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软梯梯板(1)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杆(46),所述限位杆(46)远离软梯梯板(1)下表面的一端与形变梯板(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梯板(41)的宽度、形变梯板(42)的宽度和软梯梯板(1)的宽度相同,所述平衡梯板(41)的长度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成
申请(专利权)人:刘涛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