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设施,尤其涉及一种中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沉淀工艺作为一种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常用于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厂,其中以传统的絮凝沉淀池和高效沉淀池为代表。然而相较于絮凝沉淀池,高效沉淀池在节省占地上更具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中。现有技术的高效沉淀设施在沉淀区配水方面往往存在不均匀、短流现象,靠近过渡区的斜板(管)利用率高,而远离过渡区的利用率低,使得泥水分离时不能更大限度地利用斜板(管)区域,导致药耗较高且出水水质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能有效提高高效沉淀装置中沉淀区布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节省药耗,提质增效。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包括混合区、絮凝区、过渡区、沉淀区、中心稳流筒、集水槽、回流污泥泵和排泥管;混合区的进水口外接进水管,混合区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絮凝区的进水口连接,絮凝区通过过渡区经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混合区(1)、絮凝区(2)、过渡区(3)、沉淀区(4)、中心稳流筒(10)、集水槽(13)、回流污泥泵(16)和排泥管(17);混合区(1)的进水口外接进水管(6),混合区(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絮凝区(2)的进水口连接,絮凝区(2)通过过渡区(3)经管道与设置在沉淀区(4)中部的中心稳流筒(10)连通;集水槽(13)沿沉淀区(4)的周向设置在沉淀区(4)的顶部并外接出水管(15),使中心稳流筒(10)和集水槽(13)形成中进周出的辐流式流态;回流污泥泵(16)的一端通过回流管道与沉淀区(4)的底部连通,回流污泥泵(1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混合区(1)、絮凝区(2)、过渡区(3)、沉淀区(4)、中心稳流筒(10)、集水槽(13)、回流污泥泵(16)和排泥管(17);混合区(1)的进水口外接进水管(6),混合区(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絮凝区(2)的进水口连接,絮凝区(2)通过过渡区(3)经管道与设置在沉淀区(4)中部的中心稳流筒(10)连通;集水槽(13)沿沉淀区(4)的周向设置在沉淀区(4)的顶部并外接出水管(15),使中心稳流筒(10)和集水槽(13)形成中进周出的辐流式流态;回流污泥泵(16)的一端通过回流管道与沉淀区(4)的底部连通,回流污泥泵(16)的另一端通过回流管道与混合区(1)的出水口连通,排泥管(17)连接在沉淀区(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进周出的辐流式高效沉淀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心稳流筒(10)包括内套筒(101)、外套筒(102)和喇叭口(103),内套筒(101)同轴安装在外套筒(102)内,喇叭口(103)为上窄下宽的喇叭状结构并同轴安装在内套筒(101)的底部,喇叭口(103)位于外套筒(102)的下方。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小铭,程国杰,许莉萍,房豪杰,孙成建,鞠生林,姚镱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