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238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紧密贴合地基加固施工领域的具体施工环境,利用已有建筑物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的反力,采用独特的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工艺,使用千斤顶静力挤压填料,在静压钢管桩底形成载体,从而改变了静压钢管桩的桩端与地基土体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提高桩端地基土体的承载力进一步提高静压钢管桩的承载能力。该方法施工简便可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震动和噪音产生,相比传统在地面进行的载体桩的施工方法更胜一筹。使用本方法,将会使地基加固施工的静压钢管桩的端承力显著提升,进而提高静压钢管桩的承载力,使静压钢管桩在地基加固施工领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更加宽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静压钢管桩
,具体涉及地基加固施工领域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静压钢管桩按受力情况可以分为四种,①摩擦桩--荷载绝大部分由桩周土的摩擦力承担,而桩端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桩基;②端承摩擦桩--荷载主要由桩身摩擦力承担的桩,而桩端阻力较小的;③端承桩--荷载绝大部分由桩端支承力来承担,而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的;④摩擦端承桩--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的桩,而桩侧阻力较小的。由于地基加固施工中一般不对桩端进行专门处理,所以其桩端持力层多为天然地层结构,所施工的静压钢管桩的桩端阻力较小,以①摩擦桩和②端承摩擦桩为主。目前,地基加固施工领域的小型静压钢管桩,因为桩端承载力所限,单桩承载力较低,所以通常只能采用较多的桩布置于建筑基础之下,通过较多的桩来累积足够的承载力,实现对建筑地基的加固。这一方法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第一,较多的桩布置于建筑基础之下,静压钢管桩施工数量多,势必意味着导坑开挖范围大。在建筑基础之下开挖导坑越多,对建筑基础损伤越大,甚至破坏建筑基础和结构,造成质量事故;第二,对建筑的基础形式有局限性,通常箱形基础和筏形基础由于面积较大,基础之下可以布置数量较多的桩。但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桩基础等基础之下则无法布置数量较多的桩;第三,对高层建筑地基加固以及需要顶升纠偏等的建筑物地基加固,一般需要较高的单桩承载力,因现有的小型静压钢管桩承载力较低,现有技术条件下施工的小型静压钢管桩往往力不从心。
技术实现思路
<br>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大幅提高静压钢管桩的端承力,进而提高单桩承载力,来解决地基加固施工领域的小型静压钢管桩的单桩承载力较低的弊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矮小空间的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先采用静力压桩法施工下端为敞口状态的静压钢管桩,同时在静压钢管桩管内逐段套接压管段,直至完成静压钢管桩,并使压管段从桩底向上逐节套接延伸直至桩顶;然后向压管内灌入填充料,提升压管使灌入的填料从压管灌入静压钢管桩底部,千斤顶通过压管向下挤压桩端填料,挤密静压钢管桩端土体,直至在静压钢管桩端形成载体,进而改变静压钢管桩的桩端结构,改善静压钢管桩的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大幅提高静压钢管桩的端承力,进而提高单桩承载力。所述的填料为干性水泥砂石量化配比拌合物,这一施工方法主要依赖于独特的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工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矮小空间环境下的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其压管的主要作用有两点:第一,通过压管中空结构,向桩端充灌填料。第二,传递千斤顶向下方向的压力,向下挤压桩端填料,改变钢管桩的桩端结构,改善地基土的承载力。该压管由数节压管段和管头套接组成,从桩底向上逐节套接延伸直至桩顶,压管段和管头由无缝钢管加工而成。管头内盘整有可供提升压管的钢索,管头底端有由弹型组件控制的可以张合的压帽。以下对一种矮小空间的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简述为静压载体桩的施工方法。所述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工艺至少采用下列步骤:S1.采用静力压桩法逐节施工下端为敞口状态的静压钢管桩,同时在静压钢管桩管内放置管头及压管,直至完成静压钢管桩,并使压管段从桩底向上逐节套接延伸直至桩顶;S2.组装静压装置,安装千斤顶至立架;S2.将管头内盘整的钢索牵引至桩顶并固定,向压管内灌入填充料;S3.使用千斤顶向上提升压管,在管内填料重力作用下压帽打开,使填料从压管内灌入静压钢管桩;S4.压管内的填料从压管内灌入静压钢管桩,作用在压帽的重力消失,压帽在弹性复位机构作用下闭合,千斤顶底座顶住建筑基础产生向下方向的压力,下压压管,将静压钢管桩下端的填充料向下挤出钢管桩端,从桩端挤出的填料会向周围挤压桩端土体;S5.通过反复填料和挤压,最终在桩端形成一个类球状的载体,该类球状载体由内而外分别由填料,挤密的土体以及影响土体构成;S6.通过千斤顶最后一次的压力核算该静压钢管载体桩的端承力;S7.载体合格后由上而下逐节拆卸压管;S8.向静压钢管桩桩身内浇筑混凝土。该静压载体桩的施工方法所述的立架,主要由下环形压板和两根规格相同的钢管组成。倒置固定在立架顶端的千斤顶向上缩缸时,与其缸端法兰盘连接的压管同步提升;同样,倒置固定在立架顶端的千斤顶向下顶升时,与其缸端法兰盘连接的压管同步向下挤压桩端填料。通过静压千斤顶压力值来确定桩端承载力,通过调整填料量和压管的向下挤压次数来调整土体的挤密系数和范围,进而调整载体的体积。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静压载体桩的施工方法,将会使地基加固施工的静压钢管桩的端承力显著提升,进而提高静压钢管桩的承载力,大幅减少地基加固施工的静压钢管桩的布桩数量,使的静压钢管桩的适应性更宽广,地基加固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压管段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静压钢管载体桩的立架8和千斤顶9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桩端载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地坪,2.管头,3.钢索,4.压管段,5.钢管桩段,6.填料,7.压帽,8.立架9.千斤顶,10.架管,11.千斤螺母,12.环形压板,13.接插头,14.挤密的土体,15.影响的土体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的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工艺步骤示意图:先在逐段施工静压钢管桩的过程中,同步在钢管桩段5内依次放入压管的管头2及压管段4;直至完成静压钢管桩,并使压管段4从桩底向上逐节套接延伸直至桩顶;然后使用千斤顶9从压管顶端向下挤出静压钢管桩施工过程中侵入钢管桩段5内的泥土;再将管头2内盘整的钢索3释放拉伸至套接完成的压管的顶端固定,使逐节套接的压管的管头2和各压管段4成为一个整体,以便于向上拉升压管;接下来向压管内灌入填料6,使用千斤顶9提升压管,使管头底端由弹型组件控制的可以张合的压帽在灌入的填料6的重力作用下张开,填料6从压管灌入静压钢管桩段5底部,待填料6完全落入钢管桩段5,弹型组件控制的压帽7闭合,通过千斤顶9从压管顶端向下挤压钢管桩段5底部的填料6,形成桩端载体。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压管段2的结构示意图:压管段2由无缝钢管制作,其外径小于静压钢管桩段5的内径,下端焊接有接插头13,接插头13为一节可以紧密插入压管段4内径的无缝钢管制作,接插头13一半长度与压管段4焊接在一起,剩余的一半长度便于插接在其下端的压管段4的上口,压管由数节规格相同的压管段4插接延伸至桩顶,由于压管与静压钢管桩段5之间仅有极小的缝隙,可以保证压管传导千斤顶8的较大的压力而且不易弯曲和折损变形;将管头2内盘整的数根钢索3释放拉伸至套接完成的压管的顶端固定,使逐节套接的压管的管头2和各压管段4成为一个整体,便可以从压管的顶端将压管向上拉升。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静压钢管载体桩的立架8和千斤顶9的结构示意图:该立架8是为提高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做业效率专用的工作平台。主要由两根规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的施工方法,包括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工艺,压管,立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的施工方法,包括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工艺,压管,立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压钢管载体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桩内套接压管填料静压工艺,其至少采用下列步骤:S1.采用静力压桩法逐节施工下端为敞口状态的静压钢管桩,同时在静压钢管桩管内放置管头,并逐节套接压管,直至完成静压钢管桩,将压管段从桩底向上逐节套接,使压管与静压钢管桩等长;S2.组装静压装置,安装千斤顶至立架;S2.将管头内盘整的钢索牵引至桩顶并固定,使套接在一起的压管成为一个整体,在向上提升的工程中各段不会脱开,向压管内灌入填充料;S3.使用千斤顶向上提升压管,在管内填料重力作用下压帽打开,使填料从压管内灌入静压钢管桩的下端;S4.压管内的填料从压管内灌入静压钢管桩,作用在压帽的重力消失,压帽在弹性复位机构作用下闭合,千斤顶利用已有建筑物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的反力产生向下方向的压力,下压压管,将静压钢管桩下端的填充料向下挤出钢管桩端,从桩端挤出的填料会向周围挤压桩端土体;S5.通过反复填料和挤压,最终在桩端形成一个类球状的载体,该类球状载体由内而外分别由填料,挤密的土体以及影响土体构成;S6.通过千斤顶最后一次的压力核算该静压钢管载体桩的端承力;S7.载体合格后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全印田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百骏千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