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0231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步骤如下:将电热布基布置于导电分散液中浸染,之后辊压烘干;其中导电分散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墨烯浆料和碳纳米管浆料共88‑96份,水性树脂2‑10份,离子液体分散剂及助分散剂1份,染整助剂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便携式石墨烯/碳纳米管低压电发热片,升温迅速,表面温度分布均匀,具有远红外辐射理疗作用,电压控制在人体安全电压5‑36V内,发热温度可在30‑82℃之间进行调节,且轻质便于携带,可水洗,是一种安全且环保的低压电热理疗织物。可应用于电发热服装、电发热腰带、电加热鞋垫、电发热毯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将普通纤维织物赋予电加热的功能可满足人们日常保暖及户外活动的需要。在电加热的基础上,能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纤维织物的吸收波段以3-15微米为主,其吸收波段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远红外线作用波段重合,从而赋予碳纳米复合织物保暖及理疗功能。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主的碳纳米粒子,可吸收和辐射高达40%的远红外线,其复合电热织物的主要功能是保暖,促进身体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等。目前,目前常见的电加热织物大多数采用在织物或柔性基材表面盘绕电热丝的方法,多为线状发热。常见的织物用电热丝多为碳纤维、金属丝或非金属电热丝,线状发热容易出现温度不均的情况,且织物不耐弯折。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长丝为电热丝的布面多采用机织混纺普通纤维,工艺较为复杂,所需电压、电流较高。因此,开发一种柔性、轻质、低压、安全且发热均匀的碳纳米远红外电发热布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低压碳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电热布基布置于导电分散液中浸染,之后辊压烘干;其中导电分散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墨烯浆料和碳纳米管浆料共88-96份,水性树脂2-10份,离子液体分散剂及助分散剂1份,染整助剂1份,导电液粘度100-1000mPa·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电热布基布置于导电分散液中浸染,之后辊压烘干;其中导电分散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石墨烯浆料和碳纳米管浆料共88-96份,水性树脂2-10份,离子液体分散剂及助分散剂1份,染整助剂1份,导电液粘度100-1000mPa·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浆料与碳纳米管浆料质量比为(3:7)-(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树脂分散液为水性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或水性聚氨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离子液体分散剂为BmimBr;助分散剂为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低压碳纳米电发热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整助剂包括渗透剂和消泡剂,其中渗透剂为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消泡剂为聚硅氧烷系列。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良玉秦丛雯王斌琦聂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