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纤维
,涉及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合成纤维已经发展了七八十年,最初用于服装领域中,主要开发的只有几种常用纤维,如涤纶、锦纶等。自1960年以后,随着合成纤维性能的提高,品种也在不断扩大,特种纤维、超细纤维、弹性纤维和工业高强纤维都有了迅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用纤维的要求已经从最早满足基本保暖为目的,向着时尚、舒适的方向快速发展。在众多功能、差别化纤维中,具有一定弹性性能的纤维及产品可以赋予良好的人体接触感。目前弹性纤维已经广泛应用于运动、休闲、贴身等服用及家纺领域,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其中,利用两组分复合制备的并列双组分纤维,作为弹性纤维的一种,自卷曲特性赋予其良好的卷曲稳定性,且其弹性和蓬松性与羊毛类似。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并列复合纤维,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两组分并列纺丝制备而得。这类纤维的伸长率虽然没有氨纶高,但在服用纤维方面的使用已经足够。但是此类纤维的卷曲度在成型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其特征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为组分A和功能型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组分B组成的并列复合纤维;/n组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65℃;组分B主要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40℃的聚二元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80℃的聚酯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其特征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为组分A和功能型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组分B组成的并列复合纤维;
组分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65℃;组分B主要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40℃的聚二元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80℃的聚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并列复合纤维的表面接触角为65~75°,电阻率为1×107~1×109Ω·cm,卷曲度为60.0~6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比为45~55:45~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该并列复合纤维的横截面为哑铃型或圆形。
5.制备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的方法,其特征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为组分A,功能型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组分B,采用双组份并列复合纺丝工艺进行熔融纺丝,制得双组份并列复合纤维;
功能型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备过程为:先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为主要原料进行酯化反应,制得酯化物I;再将酯化物I和聚二元醇混合后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酯化物II,最后进行缩聚反应,制得功能型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功能型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备步骤为:
(1)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充入氮气至酯化反应压力为0.15~0.25MPa,缓慢升温至温度为235~245℃,进行加压酯化反应,得到酯化物I;
酯化反应的终止条件为:酯化反应出水量达到理论出水量的95~98%;
(2)将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至100℃以下,向酯化物I中加入聚乙二醇,继续进行酯交换反应25~35min,并抽真空至500~1000Pa,制得酯化物II;
(3)继续抽真空至60Pa以下,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至270~290℃进行缩聚反应,缩聚反应的时间为3~4h,制得功能型共聚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功能型卷曲度可控的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锦龙,吉鹏,乌婧,王华平,王玉萍,梅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