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04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复合微生物和多孔材料组成。原料中各组分以重量计为:复合微生物20‑30份和多孔材料70‑80份。其中的复合菌剂包括黄蓝状菌、粉红聚端孢菌、厚垣轮枝菌、绿色木霉、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时,将其均匀抛撒在盐碱地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施入盐碱地土壤,能促进盐碱地种植的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盐碱地改良
,具体涉及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和碱化土的总称。盐碱化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使得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植物的根系吸水困难,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不能耕种。植被恢复是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手段,其可以减少土表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中植物根系数量,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土壤中的积盐,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微生物依靠自身的生命活动,能为作物提供生长需要的养分,从而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作物的产品质量和其生态环境。因此,开发含有有益微生物的多孔材料,并将其施入盐碱地土壤,从而促进盐碱地种植作物的生长,抑制盐碱地返盐碱,改善盐碱地的土壤性质,对于改良盐碱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及其应用,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其由复合菌剂和多孔材料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0-30份和所述多孔材料70-80份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0份和所述多孔材料80份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3份和所述多孔材料77份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7份和所述多孔材料73份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30份和所述多孔材料70份组成。优选地,所述复合菌剂包括黄蓝状菌、粉红聚端孢菌、厚垣轮枝菌、绿色木霉、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优选地,所述多孔材料为沸石粉、活性炭粉、秸秆灰、砖末、陶瓷粉、炉灰渣粉、火山岩粉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的应用,将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均匀抛撒在盐碱地土壤表面,然后翻耕。优选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的施用量为300-450kg/hm2。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能抑制盐碱地返盐碱,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促进盐碱地种植的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是应当理解,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下文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所涉及的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则均是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的原料。本专利技术将复合微生物和多孔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比,然后混合得到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将该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施用于盐碱地土壤,能抑制盐碱地返盐碱,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和pH值,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促进盐碱地种植的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采用复合微生物和多孔材料组成的原料制备而成。多孔材料优选沸石粉、活性炭粉、秸秆灰、砖末、陶瓷粉、炉灰渣粉和火山岩粉中的任意一种、两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的秸秆灰是秸秆发电燃烧后产生的灰分,砖末是废弃砖块粉碎后的粉末,炉灰渣粉是煤炭燃烧后剩下的灰渣粉碎成的粉末。该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的具体制备过程包括:步骤1,制备复合微生物;步骤2,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在制备复合菌剂的步骤1,选取黄蓝状菌(Talaromycesflavus)菌粉、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roseum)菌粉、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菌粉、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菌粉、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菌粉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粉,然后将六种菌粉按照重量计的配比关系进行复配获得复合菌剂,优选黄蓝状菌菌粉5-15份,粉红聚端孢菌菌粉10-20份,厚垣轮枝菌菌粉5-15份,绿色木霉菌粉10-20份,嗜酸乳杆菌菌粉5-15份和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5-25份。六种菌粉可以自行制备,一方面,分别将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菌液,然后从发酵培养物中分离菌体并干燥浓缩制成单菌株固态菌粉。两种单菌株菌粉中的含菌量分别为:嗜酸乳杆菌的含菌量≥1.5×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含菌量≥2.5×1010cfu/g。另一方面,分别将黄蓝状菌、粉红聚端孢菌、厚垣轮枝菌和绿色木霉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中发酵获得固态培养物,然后将固态培养物干燥、粉碎制成单菌株固态菌粉。各单菌株菌粉中的含菌量分别为:黄蓝状菌的含菌量≥5.0×109cfu/g,粉红聚端孢菌的含菌量≥2.5×1010cfu/g,厚垣轮枝菌的含菌量≥2.0×109cfu/g,绿色木霉的含菌量≥1.5×1010cfu/g。在将各原料组分混合的步骤2,按照预定的重量配比称取各种原料组分,然后将各原料组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原料中各组分的重量配比分别优选:复合微生物20-30份和多孔材料70-80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上述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用于改良盐碱地时,按照300-450kg/hm2的施用量将其均匀抛洒在盐碱地土壤表面,然后翻耕、播种。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优选连续施用3年以上,这样能实现对中轻度盐碱地更好的改良。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提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其应用方法。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的原料为按重量计的复合微生物20份和沸石粉80份。其中的复合微生物由黄蓝状菌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绿色木霉菌粉、嗜酸乳杆菌菌粉和枯草芽孢杆菌菌粉混合而成,按重量计的六种菌粉的份数分别是黄蓝状菌菌粉5份、粉红聚端孢菌菌粉17份、厚垣轮枝菌菌粉15份、绿色木霉菌粉20份、嗜酸乳杆菌菌粉13份和枯草芽孢杆菌菌粉15份。六种菌粉的含菌量分别为:黄蓝状菌的含菌量≥5.0×109cfu/g,粉红聚端孢菌的含菌量≥2.5×1010cfu/g,厚垣轮枝菌的含菌量≥2.0×109cfu/g,绿色木霉的含菌量≥1.5×1010cfu/g,嗜酸乳杆菌的含菌量≥1.5×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的含菌量≥2.5×1010cfu/g。该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备而成。步骤1,制备复合微生物,将黄蓝状菌菌粉、粉红聚端孢菌菌粉、厚垣轮枝菌菌粉、绿色木霉菌粉、嗜酸乳杆菌菌粉和枯草芽孢杆菌菌粉混合均匀得到复合微生物。步骤2,混合各原料组分,将复合微生物和沸石粉添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其由复合菌剂和多孔材料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盐碱地返盐碱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其由复合菌剂和多孔材料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0-30份和所述多孔材料70-80份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0份和所述多孔材料80份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3份和所述多孔材料77份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多孔材料由按重量计的所述复合菌剂27份和所述多孔材料73份组成。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宏黄玉茜李壮梁月陈丽娜李凤兰冯艳忠姜雪峰梁飞孔祥峰何流琴李柱刚李佳佳孙照勇赫兰保吴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