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架结构、轿底组件及下轿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610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架结构、轿底组件及下轿底,下轿底包括边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缓冲件。其中,第一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第二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缓冲件设置于第一竖直部与第二竖直部之间,缓冲件与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均连接,缓冲件远离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设置,且缓冲件、第一竖直部及第二竖直部围设成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将缓冲件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的上侧,从而使得空腔具有足够的深度,使得缓冲器能够伸入空腔内,从而能够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上移,减小了缓冲器对底坑的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架结构、轿底组件及下轿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架结构、轿底组件及下轿底。
技术介绍
电梯作为一种运载工具,能够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其中,位于轿厢服务最底层以下的井道部分被称为底坑,为了保证作业人员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安全避险空间,底坑应具备足够的深度。同时,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需要在底坑内安装用于与下轿底缓冲配合的缓冲器,从而占用了底坑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占用了底坑的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轿架结构、轿底组件及下轿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轿底,包括:边梁,所述边梁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梁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方;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相互对应设置;及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均连接,所述缓冲件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设置,且所述缓冲件、所述第一竖直部及所述第二竖直部围设成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上述实施例的下轿底,轿厢掉落时,设置于轿厢下方的缓冲器与缓冲件发生碰撞,利用缓冲器的缓冲作用对轿厢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与吸收。所述缓冲件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设置,且所述缓冲件、所述第一竖直部及所述第二竖直部围设成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如此,将缓冲件设置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的上侧,从而使得空腔具有足够的深度,使得缓冲器能够伸入空腔内,从而能够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上移,减小了缓冲器对底坑的空间占用。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一侧设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竖直部贴合并连接,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一侧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竖直部贴合并连接,且所述缓冲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竖直部及所述第二竖直部围设成所述空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轿底还包括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之间,且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及所述第三横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水平部和第三竖直部,所述第三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三水平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三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及所述第二水平部围设成用于供防振元件安装的安装腔。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轿底组件,包括:所述的下轿底;上轿底,所述上轿底与所述下轿底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上轿底设置于所述下轿底的上方;及防振元件,所述防振元件设置于所述上轿底与所述下轿底之间,且所述防振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轿底连接,所述防振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轿底连接。上述实施例的轿底组件,下轿底和防振元件能够对上轿底进行支撑,乘客可以站立在上轿底上;并且,利用防振元件能够对上轿底与下轿底之间的振动进行缓冲与吸收,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且,防振元件安装在下轿底的安装腔内,也减小了整个轿底组件的厚度。同时,下轿底具有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从而使得缓冲器能够伸入空腔内,从而能够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上移,减小了缓冲器对底坑的空间占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轿底组件还包括限位元件,所述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上轿底与所述下轿底之间,所述限位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上轿底连接,所述限位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轿底间隔设置,或所述限位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轿底连接,所述限位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轿底间隔设置。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轿架结构,包括立柱组件、上横梁组件及所述的轿底组件,所述上横梁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组件的顶部,所述轿底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组件的底部。上述实施例的轿架结构,利用立柱组件、上横梁组件及轿底组件的装配连接,能够对轿厢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可靠的安装固定。并且,轿底组件的厚度较薄,不会占用底坑的空间。而且,轿底组件具有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从而使得缓冲器能够伸入空腔内,从而能够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上移,减小了缓冲器对底坑的空间占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组件的底部与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立柱组件的底端高于所述边梁的底面或与所述边梁的底面平齐,且滚轮导靴设置于所述边梁的底面的下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包括靠近地坎设置的第一端、及远离所述地坎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用于与导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为S,且0.2L≤S≤0.6L。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包括靠近地坎设置的第一端、及远离所述地坎设置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间隔设置形成用于与导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中心轴线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为S,且0.2L≤S≤0.6L。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所述的轿架结构。上述实施例的电梯,轿底组件具有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从而使得缓冲器能够伸入空腔内,从而能够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上移,减小了缓冲器对底坑的空间占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轿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轿架结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轿架结构的轿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轿架结构的下轿底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轿架结构的上轿底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轿架结构的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的轿架结构的上横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下轿底,110、边梁,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20、第一横梁,121、第一水平部,122、第一竖直部,130、第二横梁,131、第二水平部,132、第二竖直部,140、缓冲件,150、空腔,160、第三横梁,161、第三水平部,162、第三竖直部,170、安装腔,180、安装板,200、上轿底,210、轿板,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轿底,其特征在于,包括:/n边梁,所述边梁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梁相对间隔设置;/n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方;/n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相互对应设置;及/n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均连接,所述缓冲件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设置,且所述缓冲件、所述第一竖直部及所述第二竖直部围设成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轿底,其特征在于,包括:
边梁,所述边梁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梁相对间隔设置;
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上方;
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竖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部相互对应设置;及
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与所述第二竖直部之间,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竖直部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均连接,所述缓冲件远离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设置,且所述缓冲件、所述第一竖直部及所述第二竖直部围设成用于供缓冲器伸入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一竖直部的一侧设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竖直部贴合并连接,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二竖直部的一侧设有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竖直部贴合并连接,且所述缓冲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竖直部及所述第二竖直部围设成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轿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轿底还包括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设置于两个所述边梁之间并将两个所述边梁连接,所述第二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之间,且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及所述第三横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横梁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水平部和第三竖直部,所述第三竖直部设置于所述第三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三水平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部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三水平部、所述第三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及所述第二水平部围设成用于供防振元件安装的安装腔。


4.一种轿底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下轿底;
上轿底,所述上轿底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宁强范仲华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