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43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吊舱设备技术领域,基于现有浮空器吊舱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吊挂飞行器吊挂于电气载荷舱的吊钩上,随形固定框通过一个中心固定架和两个边固定架固定于电气载荷舱的底部,吊挂飞行器设置于随形固定框的随形支撑孔内,同步减震器安装于电气载荷舱的底部相应位置,绳驱动系统安装于电气载荷舱内,绳驱动系统的四根钢丝绳通过多组定滑轮导入同步减震器内,并固定于底框的相应位置,通过四根钢丝绳收放。该吊舱可利用机体变形来实现浮空飞行吊挂、临空发射投放、安全缓冲着陆、隐身屏蔽以及可重复性多次回收投放等功能集成。同时其多个缓冲器可以实现同步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
本专利技术属于吊舱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
技术介绍
吊舱是指安装有某机载设备或武器并吊挂在机身或机翼下的流线形短舱段。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机载吊舱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通常来讲,机载吊舱可分为:武器吊舱(包括航炮吊舱,航箭吊舱),侦察吊舱,火控吊舱,后勤辅助吊舱(加油吊舱)。目前,全球范围内,浮空器发射吊舱研究很少,尤其是机体可变形浮空器发射吊舱未见先例。现有少数浮空器发射吊舱,只能实现飞行器发射功能,不能通过全身变形来实现浮空飞行吊挂、临空发射投放、安全缓冲着陆、隐身屏蔽以及可重复性多次回收投放等功能集成。与此同时,各种着陆器的缓冲减震装置难以实现同步缓冲。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浮空器吊舱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该吊舱可利用机体变形来实现浮空飞行吊挂、临空发射投放、安全缓冲着陆、隐身屏蔽以及可重复性多次回收投放等功能集成。同时其多个缓冲器可以实现同步缓冲。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包括电气载荷舱、吊舱变形框、随形固定框、底框、同步减震器、吊挂飞行器和绳驱动系统,所述吊挂飞行器吊挂于电气载荷舱的吊钩上,随形固定框通过一个中心固定架、边固定架a和边固定架b固定于电气载荷舱的底部,吊挂飞行器设置于随形固定框的随形支撑孔内,同步减震器安装于电气载荷舱的底部相应位置,绳驱动系统安装于电气载荷舱内,绳驱动系统的四根钢丝绳通过多组定滑轮导入同步减震器内,并固定于底框的相应位置,通过四根钢丝绳收放。进一步的,所述电气载荷舱包括电气载荷舱框架,所述电气载荷舱框架设置为多管焊接框架结构,其内部安装有绳驱动系统、供电系统和控制系统,其外部依次覆盖设置有上盖板、下盖板、前后侧板、左右侧板、斜侧板,电气载荷舱框架通过铰接支耳c固定于电气载荷舱底部相应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吊舱变形框设置为上变形框和下变形框,其中上变形框包括左右上变形框、前后上变形框和斜上变形框;下变形框包括左右下变形框、前后下变形框和斜下变形框;上变形框铰接安装于电气载荷舱上,下变形框铰接安装于上变形框上;所述底框铰接安装于下变形框上,共同组成了吊舱的变形系统,实现发射吊舱变形以及吊挂姿态、发射姿态以及回收姿态的切换。进一步的,所述左右上变形框包括左右上变形框架、铰接耳板c、铰接支耳a、隐身覆盖板,其中铰接耳板c固定于左右上变形框架顶部,铰接支耳a固定于左右上变形框架底部,隐身覆盖板固定于左右上变形框架的外侧,左右上变形框架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一根;所述前后上变形框包括前后上变形框架、铰接耳板c、铰接支耳a、隐身覆盖板,其中铰接耳板c固定于前后上变形框架顶部,铰接支耳a固定于前后上变形框架底部,隐身覆盖板固定于前后上变形框架的外侧,前后上变形框架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两根,呈十字交叉姿态;所述斜上变形框包括斜上变形框架、铰接耳板c、铰接支耳a、隐身覆盖板,其中铰接耳板c固定于斜上变形框架顶部,铰接支耳a固定于斜上变形框架底部,隐身覆盖板固定于斜上变形框架的外侧,斜上变形框架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一根。进一步的,所述左右下变形框包括左右下变形框架、铰接耳板a、铰接支耳b、隐身覆盖板,其中铰接支耳b固定于左右下变形框架顶部,铰接支耳b固定于左右下变形框架底部,隐身覆盖板固定于左右下变形框架的外侧,左右下变形框架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一根;所述前后下变形框包括前后下变形框架、铰接耳板a、铰接支耳b、隐身覆盖板,其中铰接支耳b固定于前后下变形框架顶部,铰接支耳b固定于前后下变形框架底部,隐身覆盖板固定于前后下变形框架的外侧,前后下变形框架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两根,呈十字交叉姿态;所述斜下变形框包括斜下变形框架、铰接耳板a、铰接支耳b、隐身覆盖板,其中铰接支耳b固定于斜下变形框架顶部,铰接支耳b固定于斜下变形框架底部,隐身覆盖板固定于斜下变形框架的外侧,斜下变形框架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一根。进一步的,所述底框包括底框框架、泡沫铝减震框架、铰接耳板b,所述泡沫铝减震框架固定于底框框架上,铰接耳板b固定于底框框架相应位置,形成底框,底框设置为含泡沫铝缓冲材料的八边形镂空框架。进一步的,所述吊舱处于吊挂姿态,该姿态下上变形框和下变形框角度设置为155度,为该姿态下极限位置,其极限限位有各隐身覆盖板之间柔性接触限位,铰接支耳c与铰接耳板c刚性限位,铰接支耳a与铰接耳板a刚性限位以及铰接支耳b与铰接耳板b刚性限位的混合限位方式,控制吊舱吊挂姿态下不会发生框架下坠状态。进一步的,所述吊舱处于发射姿态,该姿态下上变形框和下变形框角度设置为30度左右,其参考位置为同步缓冲器与底框相互接触位置,同步缓冲器与底框相互接触,控制发射时钢丝绳不暴漏于吊舱内部,保证发射安全。进一步的,所述吊舱处于回收姿态,该姿态下上变形框和下变形框设置为30度左右,其参考位置为同步缓冲器与底框相互接触位置,同步缓冲器与底框相互接触,控制回收时钢丝绳不会暴漏于吊舱内部,保证回收安全;其次,当吊舱与地面接触过程中,通过同步缓冲器压缩,吊舱上下变形框角度为在度~30度之间变化,其角度范围取决于同步减震器的弹性形成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吊舱变形系统由16个变形框、电气载荷舱、底框以及绳驱动系统组成,每个变形框架有上下四个钛合金铰接支耳组成,吊舱电气载荷舱上固定有16个钛合金铰接支耳,吊舱底框固定有16个钛合金铰接支耳,16个变形框架、电气载荷舱和底框的铰接支耳通过销轴和石墨润滑轴承相互铰接形成变形框架结构,支耳之间具有限位结构确保舱体变形不超出有效范围,该变形系统在绳驱动系统带动下能实现舱体隐身吊挂、飞行器发射以及舱体缓冲着陆三种姿态的切换,从而实现吊舱浮空飞行吊挂、临空发射投放、安全缓冲着陆、隐身屏蔽以及可重复性多次回收投放等功能集成。2、当吊舱处于吊挂姿态时,舱体变形为封闭状态,整个吊舱封闭为一个舱体,飞行器通过吊绳及热刀悬吊于舱体内,并通过飞行器随形固定框固定于舱体内,确保飞行器相对于吊舱不会发生晃动,吊舱框架外层固定有隐身材料,并形成多棱锥形隐身结构,实现飞行器遮蔽,实现吊舱隐身。3、当吊舱处于发射姿态时,舱体变形为发射状态,整个吊舱展开,飞行器前部和中部露出舱体外,飞行器后部固定于随形固定框内,并通过吊绳及热刀悬吊于舱体内,该姿态能确保飞行器具有较大的发射窗口,随形固定框确保飞行器的发射沿吊舱变形方向发射,当吊舱相对于地面垂线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时,飞行器仍然能够沿吊舱变形方向发射,不会碰到舱体其他部位,确保发射安全,当热刀切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载荷舱(1)、吊舱变形框、随形固定框(3)、底框(4)、同步减震器(6)、吊挂飞行器(7)和绳驱动系统(22),所述吊挂飞行器(7)吊挂于电气载荷舱(1)的吊钩(36)上,随形固定框(3)通过一个中心固定架(15)、边固定架a(24)和边固定架b(27)固定于电气载荷舱(1)的底部,吊挂飞行器(7)设置于随形固定框(3)的随形支撑孔内,同步减震器(6)安装于电气载荷舱(1)的底部相应位置,绳驱动系统(28)安装于电气载荷舱(1)内,绳驱动系统(28)的四根钢丝绳(29)通过多组定滑轮导入同步减震器(6)内,并固定于底框(4)的相应位置,通过四根钢丝绳(29)收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载荷舱(1)、吊舱变形框、随形固定框(3)、底框(4)、同步减震器(6)、吊挂飞行器(7)和绳驱动系统(22),所述吊挂飞行器(7)吊挂于电气载荷舱(1)的吊钩(36)上,随形固定框(3)通过一个中心固定架(15)、边固定架a(24)和边固定架b(27)固定于电气载荷舱(1)的底部,吊挂飞行器(7)设置于随形固定框(3)的随形支撑孔内,同步减震器(6)安装于电气载荷舱(1)的底部相应位置,绳驱动系统(28)安装于电气载荷舱(1)内,绳驱动系统(28)的四根钢丝绳(29)通过多组定滑轮导入同步减震器(6)内,并固定于底框(4)的相应位置,通过四根钢丝绳(29)收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载荷舱(1)包括电气载荷舱框架(39),所述电气载荷舱框架(39)设置为多管焊接框架结构,其内部安装有绳驱动系统(28)、供电系统(26)和控制系统(25),其外部依次覆盖设置有上盖板(13)、下盖板(38)、前后侧板(14)、左右侧板(12)、斜侧板(11),电气载荷舱框架(39)通过铰接支耳c(29)固定于电气载荷舱(1)底部相应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舱变形框设置为上变形框(2)和下变形框(5),其中上变形框(2)包括左右上变形框(8)、前后上变形框(10)和斜上变形框(9);下变形框(5)包括左右下变形框(40)、前后下变形框(42)和斜下变形框(41);上变形框(2)铰接安装于电气载荷舱(1)上,下变形框(5)铰接安装于上变形框(2)上;所述底框(4)铰接安装于下变形框(5)上,共同组成了吊舱的变形系统,实现发射吊舱变形以及吊挂姿态、发射姿态以及回收姿态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回收可变形式发射吊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上变形框(8)包括左右上变形框架(16),左右上变形框架(16)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一根;
所述前后上变形框(10)包括前后上变形框架(21),前后上变形框架(21)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焊接有斜梁两根,呈十字交叉姿态;
所述斜上变形框(9)包括斜上变形框架(19),斜上变形框架(19)设置为多方管焊接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角度设置为85度,梯形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德李文皓张陈安吴臣武彭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