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用耐磨型胶辊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印刷用耐磨型胶辊。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领域都在快速进步,而在印刷领域中,胶辊是一种常用的配件,胶辊被经常用于产品的印刷以及复合生产,传统的印刷辊包括凹版印刷及凸版印刷,其具有多色连续印刷的特点。该印刷版辊通常是采用无缝钢管经过表面处理后加工制成。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1307838U)一种印刷用耐磨型胶辊,包括内层筒和外层筒,内层筒的内部设置有墨盒,墨盒上连接有一个压力泵,压力泵的控制端连接有压力触点,内层筒的外侧套设有外层筒。内层筒和外层筒之间设置有若干海绵吸墨层,外层筒与海绵吸墨层对应处开设有渗墨孔,外层筒的外部套设有压胶层,压胶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压胶层的外层设置有耐磨层,内层筒的两端固设有连接件,固定板的中心处开设有横向的固定孔,固定板通过固定孔套设在连接件上,连接件上套设有螺帽,固定板的内侧均匀设置有若干卡条。本技术优点: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避免了打滑现象的出现。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用耐磨型胶辊,包括胶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辊主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并固定连接有内筒(11),且内筒(1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2),所述内腔(12)的内部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六组隔板(14),六个所述隔板(14)中心固定连接有主轴(13),该内腔(12)由隔板(14)分割成六个等容积大小的缓冲腔,与单个缓冲腔对应位置的胶辊主体(1)外表面均开设有活动腔(3),且活动腔(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除静电棒(2),所述除静电棒(2)前后两端设置有固定件(8),所述固定件(8)与胶辊主体(1)连接固定;/n所述活动腔(3)内壁左右两侧对称位置均设置有夹持机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用耐磨型胶辊,包括胶辊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辊主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并固定连接有内筒(11),且内筒(1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12),所述内腔(12)的内部环形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六组隔板(14),六个所述隔板(14)中心固定连接有主轴(13),该内腔(12)由隔板(14)分割成六个等容积大小的缓冲腔,与单个缓冲腔对应位置的胶辊主体(1)外表面均开设有活动腔(3),且活动腔(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除静电棒(2),所述除静电棒(2)前后两端设置有固定件(8),所述固定件(8)与胶辊主体(1)连接固定;
所述活动腔(3)内壁左右两侧对称位置均设置有夹持机构(5),且活动腔(3)内表面下端与胶辊主体(1)对应位置设置有缓冲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5)的一侧位于胶辊主体(1)内部位置设置有顶出机构(4);
所述缓冲机构(6)包括膨胀气囊(61)、耐磨层(62)、按压板(63)、按压杆(64)、位移槽(65)、承托板(66)、对接槽(67)、滚轮二(68),所述除静电棒(2)的正下方设置承托板(66),且承托板(66)呈弧形条状结构分布,且其弧度与除静电棒(2)本体弧度一致,所述承托板(66)的上端外表面等距离转动连接若干个滚轮二(68),所述承托板(6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按压杆(64),且胶辊主体(1)内部靠近按压杆(64)的位置开设位移槽(65),且按压杆(64)下端经位移槽(65)延伸至内筒(11)内部单个缓冲腔内部,所述按压杆(6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按压板(63),且按压板(63)的下方设置膨胀气囊(61),所述膨胀气囊(61)纵向截面成梯形结构分布,其两侧分别隔板(14)胶接固定,所述膨胀气囊(61)的上端外表面胶接耐磨层(62),且耐磨层(62)尺寸大小均与按压板(63)一致,所述承托板(66)的两侧对称位置开设对接槽(67);
所述夹持机构(5)包括收纳腔(51)、夹持板(52)、活动槽(53)、滚轮一(54)、对接块(55),所述活动腔(3)内壁开设收纳腔(51),且收纳腔(51)的内部设置夹持板(52),且夹持板(52)与活动腔(3)内壁弧度一致,所述夹持板(52)的上端与收纳腔(51)处于铰接状态并套接固定有扭转弹簧用于夹持板(52)弹性复位,所述夹持板(52)的下端固定连接对接块(55),所述对接块(55)与对接槽(67)均呈直角梯形结构分布,且其两者结构相互吻合并活动连接,所述对接块(55)由硬质橡胶构成,所述夹持板(52)的内部等距离转动连接若干个滚轮一(54),且滚轮一(54)与滚轮二(68)结构相同;
所述承托板(66)上端外表面靠近滚轮二(68)的位置设置有除尘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用耐磨型胶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4)包括容腔(41)、气管(42)、椭圆气囊(43)、挤压组件(44),所述胶辊主体(1)的内部靠近夹持板(52)的位置开设椭圆状容腔(41),且容腔(41)的内部设置椭圆气囊(43),所述椭圆容腔(41)靠近夹持板(52)的一侧处于开口状态,所述椭圆容腔(41)的另一侧设置气管(42),且气管(42)的一端延伸至椭圆容腔(41)的内部并与椭圆气囊(43)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