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1177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包括:模架;封底结构,其可拆卸活动安置于模架下壁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调节结构,其可拆卸安置于模架上壁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通过根据浇筑板材的尺寸,可安装以及调整隔板的位置,并借助紧固螺栓固定,也可根据需求,通过等距安装隔板,进行多个板材同时成型;进而向模芯框架内的空间浇筑待冷却成型后,可通过拆卸模架底部其中一个长杆螺栓与螺母,使模底一端向下翻转打开,进而可使成型的板材受力下移取出;该设计结构简单、巧妙,施工操作方便,不仅便于取出成型板材,且可根据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板材尺寸与浇注个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而现在铸造中,常用到模具,作为成型的承载器件,进而通过将液态金属浇注在模具内,通过内部型腔待液体冷固后成型;然而现今在建筑中,例如:板材的浇筑,其在成型后取出不便,且整体模具只能每次生产一个板材,其周期较长,不利于生产,而且板材的尺寸变化时不便于调整内腔尺寸,因此,现设计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以解决便于调整浇注板材尺寸以及成型后取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包括:模架;封底结构,其可拆卸活动安置于模架下壁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调节结构,其可拆卸安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架(1);/n封底结构(2),其可拆卸活动安置于模架(1)下壁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n调节结构(3),其可拆卸安置于模架(1)上壁内;/n还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柱(4),所述模架(1)为矩形结构,且其上壁中心部位处开设有矩形通口,并其上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与矩形通口相连的契合槽,两对所述支柱(4)其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模架(1)下壁,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相互对称;/n所述封底结构(2),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管(21)、模底(22)、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二安装管(23)、一对结构相同的长杆螺栓(24)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螺母(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架(1);
封底结构(2),其可拆卸活动安置于模架(1)下壁上,且位于中心部位处;
调节结构(3),其可拆卸安置于模架(1)上壁内;
还包括: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柱(4),所述模架(1)为矩形结构,且其上壁中心部位处开设有矩形通口,并其上壁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与矩形通口相连的契合槽,两对所述支柱(4)其一端分别固定焊接于模架(1)下壁,且分别位于四角部位处相互对称;
所述封底结构(2),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管(21)、模底(22)、两对结构相同的第二安装管(23)、一对结构相同的长杆螺栓(24)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螺母(25);
一对所述第一安装管(21)分别固定焊接于模架(1)下壁中心线上,且分别位于矩形通口左右两侧相互对称,所述模底(22)其顶端可拆卸嵌装于模架(1)矩形通口内,两对所述第二安装管(23)分别固定焊接于模底(22)左右两端底部侧壁上,且分别位于前后两端中心线上相互对称,一对所述长杆螺栓(24)其一端分别同时活动贯穿于第二安装管(23)以及第二安装管(23)内,一对所述螺母(25)分别活动套装于一对所述长杆螺栓(24)一端上,且分别与长杆螺栓(24)相旋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铸造板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3),包括:模芯框架(31)、两对结构相同的限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修洪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金宝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