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以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117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以及施工方法,通过使用所述缓凝模组件加工制成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再将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绑入所述预制板框,通过若干组锚定扣交错布置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绑扎后进行纵向预应力张拉,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纵向与横向预应力张拉,保持张拉状态至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逐步硬化,将外露的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修剪后使用混凝土碎石封锚,最终养护后制成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预制装置整合配合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工序不紧凑,建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以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数量日益增多,人们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多层、高层或超长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经常会出现因荷载、温度或收缩等效应下产生裂缝的质量问题,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这个问题。通过纵向设置预应力钢丝,在对预应力钢丝进行张拉的情况下,浇筑板下部的细石混凝土和上部的细石混凝土;待细石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丝,由于预应力钢丝收缩,对板下部的细石混凝土施加了“预应力”,从而构成了“预应力混凝土板”。它具有承载能力高、自重轻、挠度小等优点。由于预应力混凝土钢丝板,是在钢丝板长度方向的下部单方向设置预应力钢丝,其对板下部的细石混凝土所施加的预应力是单方向的。因此,成型后的板整体主要在长度方向上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而板下方在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并未布设预应力钢丝,也无法施加预应力,从而不具备预应力混凝土的诸多优点。板材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这种“各向异性”,只能称作“单向预应力混凝土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用途,也使得板材在某些情况下的使用方式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以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工序不紧凑,建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包括机架、底座、预制板框、料斗和缓凝模组件,所述机架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预制板框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预制板框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框的正上方,所述缓凝模组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侧方;所述缓凝模组件包括配料仓、输送泵和凝模部件,所述输送泵和所述配料仓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泵位于所述配料仓的侧方,所述配料仓与所述凝模部件管路连接,所述配料仓设置在所述凝模部件的一侧,所述凝模部件包括盖体、模体和固定夹,所述盖体与所述模体活动连接,且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模体上,所述模体内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所述凹槽内的一侧均设置有绑定扣,所述凹槽与所述绑定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夹与所述模体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夹位于所述模体的侧方,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外侧。其中,所述固定夹包括夹体和锁紧螺栓组,所述锁紧螺栓组贯穿所述夹体,所述夹体包括上夹和下夹,所述上夹和所述下夹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夹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一致。其中,所述预制板框包括框体、震动器和两组运动组件,所述框体呈矩形形状,所述震动器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框体的侧方,每组所述运动组件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运动组件对称设置。其中,所述运动组件包括起升部件和转动电机,所述起升部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起升部件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起升部件包括起升杆和滑块,所述起升杆与所述滑块抵持,且位于所述滑块的下方。其中,所述框体的长边与短边的一侧内各设置有若干组锚定扣,所述锚定扣之间的间距相等。其中,所述料斗包括行走部件和斗体,所述行走部件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斗体与所述行走部件固定连接,所述斗体位于所述行走部件的上方。其中,所述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每个底角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所述的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配置缓凝砂浆材料,并将所述缓凝砂浆材料注入所述配料仓;选取若干组钢绞线,将每组所述钢绞线置入所述凝模部件内夹稳;开启输送泵将所述缓凝砂浆材料注入所述凝模部件,制成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将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放置入所述预制板框内,并与锚定扣固定连接;按所述锚定扣位置将若干组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纵横交错设置,并使用预应力张紧装置拉紧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交叉点使用扎丝绑扎;进行纵向部分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的张拉,预应力达到设计值的60%~80%;通过料斗向所述预制板框内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定时养护;养护时间结束后,对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满设计值张拉;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逐步硬化后达到设计强度;修剪外露的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使用混凝土碎石封锚;预制板成型脱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以及施工方法,通过使用所述缓凝模组件加工制成缓粘结预应力钢筋,再将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绑入所述预制板框,通过若干组锚定扣交错布置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绑扎后进行纵向预应力张拉,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纵向与横向预应力张拉,保持张拉状态至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逐步硬化,将外露的所述缓粘结预应力钢筋修剪后使用混凝土碎石封锚,最终养护后制成脱模。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预制装置整合配合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工序不紧凑,建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缓凝模组件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夹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施工方法流程图。1-机架、2-底座、3-预制板框、31-框体、311-锚定扣、32-震动器、33-运动组件、331-起升部件、332-转动电机、4-料斗、41-行走部件、42-斗体、5-缓凝模组件、51-配料仓、52-输送泵、53-凝模部件、531-盖体、532-模体、533-固定夹、6-行走轮、70-凹槽、71-绑定扣、72-通孔、73-夹体、731-上夹、732-下夹、74-锁紧螺栓组、80-起升杆、81-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机架、底座、预制板框、料斗和缓凝模组件,所述机架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预制板框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预制板框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框的正上方,所述缓凝模组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侧方;/n所述缓凝模组件包括配料仓、输送泵和凝模部件,所述输送泵和所述配料仓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泵位于所述配料仓的侧方,所述配料仓与所述凝模部件管路连接,所述配料仓设置在所述凝模部件的一侧,所述凝模部件包括盖体、模体和固定夹,所述盖体与所述模体活动连接,且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模体上,所述模体内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所述凹槽内的一侧均设置有绑定扣,所述凹槽与所述绑定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夹与所述模体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夹位于所述模体的侧方,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底座、预制板框、料斗和缓凝模组件,所述机架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预制板框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预制板框位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料斗设置在所述预制板框的正上方,所述缓凝模组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侧方;
所述缓凝模组件包括配料仓、输送泵和凝模部件,所述输送泵和所述配料仓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泵位于所述配料仓的侧方,所述配料仓与所述凝模部件管路连接,所述配料仓设置在所述凝模部件的一侧,所述凝模部件包括盖体、模体和固定夹,所述盖体与所述模体活动连接,且所述盖体覆盖在所述模体上,所述模体内开设有若干组凹槽,每组所述凹槽内的一侧均设置有绑定扣,所述凹槽与所述绑定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夹与所述模体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夹位于所述模体的侧方,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夹包括夹体和锁紧螺栓组,所述锁紧螺栓组贯穿所述夹体,所述夹体包括上夹和下夹,所述上夹和所述下夹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夹的数量与所述通孔的数量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板框包括框体、震动器和两组运动组件,所述框体呈矩形形状,所述震动器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框体的侧方,每组所述运动组件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两组所述运动组件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双向预应力板的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组件包括起升部件和转动电机,所述起升部件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所述转动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起升部件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起升部件包括起升杆和滑块,所述起升杆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仪罗亮莫雄清韦鸿梅林秋蕙覃正华颜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广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