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及其装配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100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6
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及其装配检测方法,设备包括工作台和控制该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工作台上设有受转盘电机驱动的圆形工位转盘;圆形工位转盘的周围按序依次环设有人工安全上料机构、红外线检测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三密封圈装配机构、视觉检测机构、钢套装配机构、声纳检测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的机械实现了管接件、多个密封圈和钢套的装配及检测等功能,减少作业场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工和生产成本,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检测方式多样,对于检测的检测更加到位,能够有效的剔除不合格品,同时也能够保证员工的身体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及其装配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接件的生产装配领域,尤其是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及其装配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管件是将管子连接成管路的零件,其在管道系统中起到连接、控制、变向、分流、密封、支撑等作用。常见的管件按照管路分支可分为二通管、三通管和四通管等,按照管子方向一般分为直通管和弯通管等,改变管子管径的管件分为变径管、异径弯头和支管台等,用于管件固定的有托架、支架和卡环等。一种常见的水暖管件,一般包括有管件主体、密封圈和连接钢套。现有的生产加工时,全过程一般有人工组装并进行人工检测。因此,在自动化、智能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传动的人工装配效率十分低下,装配质量不稳定,且检测不到位,经常导致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发出,导致客户的投诉不断。,因而会严重制约了管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并且,在劳动力日益紧缺的今天,工人劳动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公司制作成本较大,不利于公司长期生产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及其装配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和控制该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工作台上设有受转盘电机驱动的圆形工位转盘;所述的圆形工位转盘上设有9个工位,所述的9个工位上均设有与管接件相适配的管接件工装,所述圆形工位转盘的周围按序依次环设有人工安全上料机构、红外线检测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三密封圈装配机构、视觉检测机构、钢套装配机构、声纳检测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的人工安全上料机构包括红外线人体感应装置;所述的红外线检测机构为红外线产品外观感应装置;所述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一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一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一横向气缸、受第一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一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一横移支架上的第一竖向气缸、受第一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一密封圈定位套、以及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二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二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横向气缸、受第二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二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二横移支架上的第二竖向气缸、受第二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二密封圈定位套、以及与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所述的第三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三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三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三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三横向气缸、受第三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三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三横移支架上的第三竖向气缸、受第三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三密封圈定位套、以及与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三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所述的视觉检测机构为ccd视觉检测装置;所述的钢套装配机构包括钢套振动进料盘、与钢套振动进料盘连接的钢套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钢套振动进料盘下方的工装横移气缸、受工装横移气缸驱动的工装横移支架、固定在工装横移支架上并能够与钢套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对接的钢套仿形定位工装、以及移动式钢套夹放装置;所述的声纳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升降气缸、以及受检测升降气缸驱动的通气式仿形检测堵杆;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合格品下料通道、废品下料通道、以及移动式产品夹放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的红外线人体感应装置包括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以及设置在左支撑柱上的红外线发生器和设置在右支撑柱上的红外线接收器。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固定架、安装在第一固定架顶端并设有第一横向导轨的第一横移平台、固定在第一横移平台一侧的第一横向驱动气缸、滑设在第一横向导轨上并受第一横向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竖向驱动气缸、受第一竖向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竖向平台、以及设置在第一竖向平台上的密封圈机械夹爪套件。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圈机械夹爪套件包括上移动板、中安装板和下定位板;所述的中安装板上安装有小行程竖向驱动气缸,所述小行程竖向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的上移动板连接,所述中安装板的下端固定有夹爪控制电机,所述夹爪控制电机连接有若干个伸缩夹爪单元;所述的中安装板与所述的第一竖向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的上移动板通过导柱与所述的下定位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中安装板上开设有导孔,所述的导柱穿设在所述的导孔中,所述的上移动板受小行程竖向驱动气缸驱动并使得上移动板和下定位板相对所述的中安装板进行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定位板上开设有夹取孔,所述的夹取槽包括与密封圈的形状尺寸相适配中心孔区、以及若干个与中心孔区相连通的撑孔区,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定位套能够移动至所述中心孔区的正下方,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定位套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避让槽,所述的伸缩夹爪单元能够通过所述的避让槽并伸入至所述的撑孔区中。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式钢套夹放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固定架、安装在第二固定架顶端并设有第二横向导轨的第二横移平台、固定在第二横移平台一侧的第二横向驱动气缸、滑设在第二横向导轨上并受第二横向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二竖向驱动气缸、受第二竖向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二竖向平台、设置在第二竖向平台上的第一夹紧气缸、以及受第一夹紧气缸驱动并用于夹取钢套的第一左右夹臂组件。作为优选,所述的移动式产品夹放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三固定架、安装在第三固定架顶端并设有丝杠导轨的第三横移平台、连接在丝杠导轨上的横移电动滑座、固定在横移电动滑座上的第三竖向驱动气缸、受第三竖向驱动气缸驱动的转动电机、受转动电机驱动的转动支架、固定在转动支架上的第二夹紧气缸、以及受第二夹紧气缸驱动并用于夹取产品的第二左右夹臂组件。作为优选,所述的通气式仿形检测堵杆上设有气流通道,所述的气流通道通过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的圆形工位转盘上还设有第10个工位,所述的第10个工位为间隙调整工位,该间隙调整工位上也设有与管接件相适配的管接件工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将管接件放置到人工安全上料机构所对应工位的管接件工装上,放置后圆形工位转盘转动一个工位;步骤二,红外线检测机构对与之对应的工位进行检测,检测管接件是否放置到位,检测不合格则停机等待人工调整,检测合格后圆形工位转盘转动一个工位;步骤三,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将第一密封圈夹取并移动至对应的工位上,接着将第一密封圈装配至管接件的对应位置处,装配后圆形工位转盘转动一个工位;步骤四,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将第二密封圈夹取并移动至对应的工位上,接着将第二密封圈装配至管接件的对应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和控制该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工作台上设有受转盘电机驱动的圆形工位转盘;/n所述的圆形工位转盘上设有9个工位,所述的9个工位上均设有与管接件相适配的管接件工装,所述圆形工位转盘的周围按序依次环设有人工安全上料机构、红外线检测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三密封圈装配机构、视觉检测机构、钢套装配机构、声纳检测机构、以及下料机构;/n所述的人工安全上料机构包括红外线人体感应装置;/n所述的红外线检测机构为红外线产品外观感应装置;/n所述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一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一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一横向气缸、受第一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一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一横移支架上的第一竖向气缸、受第一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一密封圈定位套、以及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n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二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二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横向气缸、受第二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二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二横移支架上的第二竖向气缸、受第二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二密封圈定位套、以及与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n所述的第三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三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三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三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三横向气缸、受第三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三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三横移支架上的第三竖向气缸、受第三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三密封圈定位套、以及与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三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n所述的视觉检测机构为ccd视觉检测装置;/n所述的钢套装配机构包括钢套振动进料盘、与钢套振动进料盘连接的钢套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钢套振动进料盘下方的工装横移气缸、受工装横移气缸驱动的工装横移支架、固定在工装横移支架上并能够与钢套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对接的钢套仿形定位工装、以及移动式钢套夹放装置;/n所述的声纳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升降气缸、以及受检测升降气缸驱动的通气式仿形检测堵杆;/n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合格品下料通道、废品下料通道、以及移动式产品夹放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和控制该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的控制装置,该工作台上设有受转盘电机驱动的圆形工位转盘;
所述的圆形工位转盘上设有9个工位,所述的9个工位上均设有与管接件相适配的管接件工装,所述圆形工位转盘的周围按序依次环设有人工安全上料机构、红外线检测机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第三密封圈装配机构、视觉检测机构、钢套装配机构、声纳检测机构、以及下料机构;
所述的人工安全上料机构包括红外线人体感应装置;
所述的红外线检测机构为红外线产品外观感应装置;
所述的第一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一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一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一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一横向气缸、受第一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一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一横移支架上的第一竖向气缸、受第一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一密封圈定位套、以及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
所述的第二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二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二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二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二横向气缸、受第二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二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二横移支架上的第二竖向气缸、受第二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二密封圈定位套、以及与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二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
所述的第三密封圈装配机构包括第三密封圈振动进料盘、与第三密封圈振动进料盘连接的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的第三限位挡条、设置在第三密封圈自动进料道装置下方的第三横向气缸、受第三横向气缸驱动的第三横移支架、设置在第三横移支架上的第三竖向气缸、受第三竖向气缸驱动的第三密封圈定位套、以及与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结构相同的第三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
所述的视觉检测机构为ccd视觉检测装置;
所述的钢套装配机构包括钢套振动进料盘、与钢套振动进料盘连接的钢套自动进料道装置、设置在钢套振动进料盘下方的工装横移气缸、受工装横移气缸驱动的工装横移支架、固定在工装横移支架上并能够与钢套自动进料道装置末端对接的钢套仿形定位工装、以及移动式钢套夹放装置;
所述的声纳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升降气缸、以及受检测升降气缸驱动的通气式仿形检测堵杆;
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合格品下料通道、废品下料通道、以及移动式产品夹放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人体感应装置包括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以及设置在左支撑柱上的红外线发生器和设置在右支撑柱上的红外线接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移动式密封圈夹放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固定架、安装在第一固定架顶端并设有第一横向导轨的第一横移平台、固定在第一横移平台一侧的第一横向驱动气缸、滑设在第一横向导轨上并受第一横向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竖向驱动气缸、受第一竖向驱动气缸驱动的第一竖向平台、以及设置在第一竖向平台上的密封圈机械夹爪套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件密封圈自动装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机械夹爪套件包括上移动板、中安装板和下定位板;
所述的中安装板上安装有小行程竖向驱动气缸,所述小行程竖向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的上移动板连接,所述中安装板的下端固定有夹爪控制电机,所述夹爪控制电机连接有若干个伸缩夹爪单元;
所述的中安装板与所述的第一竖向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的上移动板通过导柱与所述的下定位板固定连接,且所述中安装板上开设有导孔,所述的导柱穿设在所述的导孔中,所述的上移动板受小行程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岑攀益胡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友谊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