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83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包括底座和相邻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陈列组件、沥干组件,所述陈列组件包括间距架设在底座上方的陈列板,所述陈列板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试管孔;所述沥干组件包括若干垂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沥干立杆,所述底座内包含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沥干立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于安装内腔,且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外界空气;所述安装内腔的热量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沥干立杆上的试管内腔,方便取用,且能够快速充分的沥干清洗后试管内的水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
本技术属于检测实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
技术介绍
在检测实验时,需要用到较多的试管,以盛放样品和试剂,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试管进行清洗和沥干,目前的沥干方式是将试管倒置自然晾干,该晾干过程缓慢,且沥干不充分。而且目前的试管陈列和沥干为分别独立的装置,取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方便取用,且能够快速充分的沥干清洗后试管内的水珠。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包括底座和相邻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陈列组件、沥干组件,所述陈列组件包括间距架设在底座上方的陈列板,所述陈列板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试管孔;所述沥干组件包括若干垂直设置在底座上的沥干立杆,所述底座内包含安装内腔,所述安装内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沥干立杆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于安装内腔,且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连通于外界空气;所述安装内腔的热量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沥干立杆上的试管内腔。进一步的,所述沥干立杆为中空的杆体结构,所述沥干立杆的顶端包含有对应气流通道的出气口,所述底座上对应沥干立杆的底端开口开设有连通口,所述气流通道通过连通口连通于安装内腔。进一步的,还包括气吹组件,所述气吹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中,且所述气吹组件向若干所述连通孔气吹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中的聚气壳体,且所述聚气壳体封闭式的包围若干所述连通口,所述聚气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气吹组件对应设置在安装口内。进一步的,所述气吹组件为排气扇,所述底座的壳体上对应安装内腔开设有若干进气孔。进一步的,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进气孔至气吹组件的进气端的气流路径上。进一步的,所述沥干立杆的壁体上还贯通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气流通道的散热口。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口为沿沥干立杆长度方向设置的线性通槽。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陈列组件和沥干组件设置底座上,以便于试管的分类和整理,且取用十分方便。且在对清洗后的试管进行沥干时,试管通过沥干立杆倒置在底座上方,通过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过气流通道后进入到沥干立杆上的试管内腔中,以快速的干燥试管。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半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包括底座1和相邻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陈列组件、沥干组件,所述陈列组件包括通过支撑柱5间距架设在底座1上方的陈列板2,所述陈列板2为矩形板体结构,所述陈列板2上在长度方向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试管孔3,用于陈列试管,在底座1上对应试管孔凹设有防倾凹槽17,以防止试管倾斜。所述沥干组件包括若干垂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沥干立杆4,其高度大于试管的长度,其直径小于试管的内径,所述底座1内包含安装内腔6,所述安装内腔6内设置有加热元件7,所述加热元件7为加热板,所述沥干立杆4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气流通道8,所述气流通道8的一端连通于安装内腔6,且所述气流通道8的另一端连通于外界空气;当清洗后的试管罩设在沥干立杆4上时,试管底部与底座存在间距,沥干立杆与试管内壁存在间距,在沥干时,所述安装内腔6的热量通过气流通道8进入到沥干立杆4上的试管内腔,以对试管内壁进行烘干,加快其干燥速度。所述沥干立杆4为中空的圆柱杆体结构,所述沥干立杆4的顶端包含有对应气流通道8的出气口9,所述底座1上对应沥干立杆4的底端开口开设有连通口10,所述气流通道8通过连通口10连通于安装内腔6,以使得安装内腔6中的热量通过气流通道扩散到倒置状态下的试管中。还包括气吹组件11,所述气吹组件11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6中,且所述气吹组件11向若干所述连通孔10气吹设置。所述气吹组件11为排气扇,所述底座1的壳体上对应安装内腔6开设有若干进气孔12。通过气吹组件11将安装内腔中的热量通过气流的方式送入到试管内壁,增加气流流动的速度,提升试管内部的烘干效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6中的聚气壳体13,且所述聚气壳体13封闭式的包围若干所述连通口10,所述聚气壳体13上开设有安装口14,所述气吹组件11对应设置在安装口14内,排气扇的进气端位于聚气壳体13外部,排气扇的出气端位于聚气壳体13内,通过聚气壳体13以使得热流气体能够快速的通入到各个连通口10内,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加热元件7设置在进气孔12至气吹组件11的进气端的气流路径上。在气流流入到安装内腔中时,通过加热元件7进行加热。其中,加热元件7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所述沥干立杆4的壁体上还贯通开设有若干连通于气流通道8的散热口15,所述散热口15为沿沥干立杆4长度方向设置的线性通槽,通过若干散热口15以增加试管内壁的受热面积,一方面能够提升试管的干燥沥干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防止试管局部过热,保证其受热均匀。在底座1上还凸设有挡环16,所述挡环16环绕设置在若干连通口10的外侧,通过挡环16围合成一集水区域,能够对试管内壁沥出的水珠进行收集,防止水珠扩散。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相邻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陈列组件、沥干组件,所述陈列组件包括间距架设在底座(1)上方的陈列板(2),所述陈列板(2)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试管孔(3);所述沥干组件包括若干垂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沥干立杆(4),所述底座(1)内包含安装内腔(6),所述安装内腔(6)内设置有加热元件(7),所述沥干立杆(4)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气流通道(8),所述气流通道(8)的一端连通于安装内腔(6),且所述气流通道(8)的另一端连通于外界空气;所述安装内腔(6)的热量通过气流通道(8)进入到沥干立杆(4)上的试管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相邻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陈列组件、沥干组件,所述陈列组件包括间距架设在底座(1)上方的陈列板(2),所述陈列板(2)上贯通开设有若干试管孔(3);所述沥干组件包括若干垂直设置在底座(1)上的沥干立杆(4),所述底座(1)内包含安装内腔(6),所述安装内腔(6)内设置有加热元件(7),所述沥干立杆(4)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气流通道(8),所述气流通道(8)的一端连通于安装内腔(6),且所述气流通道(8)的另一端连通于外界空气;所述安装内腔(6)的热量通过气流通道(8)进入到沥干立杆(4)上的试管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立杆(4)为中空的杆体结构,所述沥干立杆(4)的顶端包含有对应气流通道(8)的出气口(9),所述底座(1)上对应沥干立杆(4)的底端开口开设有连通口(10),所述气流通道(8)通过连通口(10)连通于安装内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试管的陈列和沥干双用试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吹组件(11),所述气吹组件(11)设置在所述安装内腔(6)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金顺郝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壹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