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71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重力除尘器、烟气进气管、输气管、布袋式除尘器壳体、第一喷淋壳体、第一供液壳体、第二喷淋壳体、第二供液壳体、尾气排放管、隔板、第一电机、减速机、转轴、弹性锤、引风机、弹性板、骨架、布袋、泵、主水管、分水管、喷淋头、滚珠螺母、滚珠丝杆和第二电机,该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利于将粉尘抖落至布袋式除尘器壳体底部进行收集,可以高压煅烧成煤灰砖再次利用;过滤后的烟气通过输气管依次进入第一喷淋壳体和第二喷淋壳体进行喷淋,利用20%石灰水和30%尿素溶液与烟气中的成分进行混合沉淀,沉淀物为石膏和农田化肥,还可调节分水管的高度,利于使用,提高喷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锅炉尾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锅炉使用时,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尾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气组成,其在烟气中的体积比例分别约为:14%、11%和72%。除了这三种物质,燃气锅炉尾气中还含有CO2、SO2、NO、NO2、固体颗粒物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而现有的锅炉尾气处理装置不利于对反应物进行二次利用,喷淋管高度不可调,喷淋效率低,因此设计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包括重力除尘器,所述重力除尘器的进气端连通有烟气进气管,且重力除尘器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连通,所述布袋式除尘器壳体的顶部内壁一侧竖直安装有隔板,且隔板一侧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顶部另一侧与弹性锤接触,且弹性锤与转轴的中部凸起处铰接,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减速机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接,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安装轴布袋式除尘器壳体的顶部内壁,所述弹性板上竖直嵌设有三个骨架,且骨架外部均套设有布袋,所述弹性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引风机,且引风机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与第一喷淋壳体的一侧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喷淋壳体内设置有主水管,且主水管连接有两根分水管,所述分水管的底部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喷淋头,所述主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喷淋壳体与第一供液壳体内部的泵连通,所述第一喷淋壳体的顶部通过输气管与第二喷淋壳体连通,且第二喷淋壳体底部下方也设置有第二供液壳体,所述第二喷淋壳体的顶部连通有尾气排放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重力除尘器和布袋式除尘器壳体的底部均安装有杠杆式放灰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喷淋壳体的底部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杆的底端固接,所述滚珠丝杆上对应配合安装有两个滚珠螺母,且滚珠螺母的一侧均与分水管固接,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座与第一喷淋壳体的内壁一侧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为一种防水伺服电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喷淋壳体和第二喷淋壳体、第一供液壳体和第二供液壳体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同,且第一供液壳体和第二供液壳体内部分别设置有20%石灰水和30%尿素溶液。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尾气排放管的尾端安装有在线监测仪,该在线监测仪为一种TA-RQ-NOX带预处理氮氧化物在线监测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锅炉尾气处理装置,锅炉烟气通过重力除尘器收集粗颗粒,再通过引风机使得多数粉尘被隔绝在骨架上的布袋外部,可在引风机关闭间隙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减速机,使得转轴带动弹性锤旋转,并轻微锤击弹性板,使得粉尘掉落至布袋式除尘器壳体底部进行收集,可以高压煅烧成煤灰砖再次利用;过滤后的烟气通过输气管依次进入第一喷淋壳体和第二喷淋壳体进行喷淋,利用20%石灰水和30%尿素溶液与烟气中的成分进行混合沉淀,沉淀物为石膏和农田化肥,还可调节分水管的高度,利于使用,提高喷淋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布袋式除尘器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喷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重力除尘器;2、烟气进气管;3、输气管;4、布袋式除尘器壳体;5、第一喷淋壳体;6、第一供液壳体;7、第二喷淋壳体;8、第二供液壳体;9、尾气排放管;10、隔板;11、第一电机;12、减速机;13、转轴;14、弹性锤;15、第一轴承座;16、引风机;17、弹性板;18、骨架;19、布袋;20、泵;21、主水管;22、分水管;23、喷淋头;24、滚珠螺母;25、滚珠丝杆;26、第二电机;27、第二轴承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包括重力除尘器1,重力除尘器1的进气端连通有烟气进气管2,且重力除尘器1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3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连通,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的顶部内壁一侧竖直安装有隔板10,且隔板10一侧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板17,弹性板17的顶部另一侧与弹性锤14接触,且弹性锤14与转轴13的中部凸起处铰接,转轴13的一端通过减速机12与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固接,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15安装轴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的顶部内壁,弹性板17上竖直嵌设有三个骨架18,且骨架18外部均套设有布袋19,弹性板17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引风机16,且引风机16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3与第一喷淋壳体5的一侧底部连通,第一喷淋壳体5内设置有主水管21,且主水管21连接有两根分水管22,分水管22的底部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喷淋头23,主水管21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喷淋壳体5与第一供液壳体6内部的泵20连通,第一喷淋壳体5的顶部通过输气管3与第二喷淋壳体7连通,且第二喷淋壳体7底部下方也设置有第二供液壳体8,第二喷淋壳体7的顶部连通有尾气排放管9;重力除尘器1和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的底部均安装有杠杆式放灰阀,利于收集的灰分排出;第一喷淋壳体5的底部内壁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26,且第二电机26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杆25的底端固接,滚珠丝杆25上对应配合安装有两个滚珠螺母24,且滚珠螺母24的一侧均与分水管22固接,滚珠丝杆2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座27与第一喷淋壳体5的内壁一侧连接,便于调整两根分水管22的位置;第二电机26为一种防水伺服电机,利于带动滚珠丝杆25正反转;第一喷淋壳体5和第二喷淋壳体7、第一供液壳体6和第二供液壳体8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同,且第一供液壳体6和第二供液壳体8内部分别设置有20%石灰水和30%尿素溶液,使得沉淀物分别为石膏和农田化肥,利于再次利用;尾气排放管9的尾端安装有在线监测仪,该在线监测仪为一种TA-RQ-NOX带预处理氮氧化物在线监测仪,保证尾气达标排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锅炉烟气通过重力除尘器1收集粗颗粒,再通过引风机16使得多数粉尘被隔绝在骨架18上的布袋19外部,可在引风机16关闭间隙通过第一电机11带动减速机12,使得转轴13带动弹性锤14旋转,并轻微锤击弹性板17,使得粉尘掉落至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底部进行收集,可以高压煅烧成煤灰砖再次利用;过滤后的烟气通过输气管3依次进入第一喷淋壳体5和第二喷淋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除尘器(1),所述重力除尘器(1)的进气端连通有烟气进气管(2),且重力除尘器(1)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3)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连通,所述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的顶部内壁一侧竖直安装有隔板(10),且隔板(10)一侧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板(17),所述弹性板(17)的顶部另一侧与弹性锤(14)接触,且弹性锤(14)与转轴(13)的中部凸起处铰接,所述转轴(13)的一端通过减速机(12)与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固接,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15)安装轴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的顶部内壁,所述弹性板(17)上竖直嵌设有三个骨架(18),且骨架(18)外部均套设有布袋(19),所述弹性板(17)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引风机(16),且引风机(16)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3)与第一喷淋壳体(5)的一侧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喷淋壳体(5)内设置有主水管(21),且主水管(21)连接有两根分水管(22),所述分水管(22)的底部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喷淋头(23),所述主水管(21)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喷淋壳体(5)与第一供液壳体(6)内部的泵(20)连通,所述第一喷淋壳体(5)的顶部通过输气管(3)与第二喷淋壳体(7)连通,且第二喷淋壳体(7)底部下方也设置有第二供液壳体(8),所述第二喷淋壳体(7)的顶部连通有尾气排放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除尘器(1),所述重力除尘器(1)的进气端连通有烟气进气管(2),且重力除尘器(1)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3)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连通,所述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的顶部内壁一侧竖直安装有隔板(10),且隔板(10)一侧与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另一侧内壁之间安装有弹性板(17),所述弹性板(17)的顶部另一侧与弹性锤(14)接触,且弹性锤(14)与转轴(13)的中部凸起处铰接,所述转轴(13)的一端通过减速机(12)与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固接,且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15)安装轴布袋式除尘器壳体(4)的顶部内壁,所述弹性板(17)上竖直嵌设有三个骨架(18),且骨架(18)外部均套设有布袋(19),所述弹性板(17)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引风机(16),且引风机(16)的出气端通过输气管(3)与第一喷淋壳体(5)的一侧底部连通,所述第一喷淋壳体(5)内设置有主水管(21),且主水管(21)连接有两根分水管(22),所述分水管(22)的底部等距离设置有若干喷淋头(23),所述主水管(21)的另一端贯穿第一喷淋壳体(5)与第一供液壳体(6)内部的泵(20)连通,所述第一喷淋壳体(5)的顶部通过输气管(3)与第二喷淋壳体(7)连通,且第二喷淋壳体(7)底部下方也设置有第二供液壳体(8),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光余占胜何元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振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