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48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包括床体,床体的床面靠近床头一端开设有通孔,通孔孔口处可拆卸盖合有孔盖,通孔处设置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外轮廓尺寸小于通孔的开孔尺寸,支撑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床体的床架上,推动端连接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顶面设置有药枕架,药枕架包括底架和枕架,底架安装在支撑底座的顶面,其沿床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支座,枕架为U型架,U型架的U型两端通过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一支座,枕架顶面安装有U型枕,U型枕具有用于放置中药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患者采用俯卧位进行面部治疗,且通过U型枕放置中药的方式解决患者额面部压痛、颜面部水肿、心情烦闷症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
技术介绍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较常见、较严重的致盲性眼底疾病,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若不及时治疗,会发生视网膜营养不良、变性、萎缩,进而导致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甚至失明。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此手术操作复杂,术中注入硅油后需要长时间取面向下体位1-2个月,要求患者的面部与地面平行、每天持续16小时以上。目的是利用硅油的表面张力和上浮的原理,直接顶压于眼底部的裂孔处使视网膜复位。因长时间的强迫体位,患者容易出现呼吸不畅、额面部压痛、颜面部水肿、肩颈背部肌肉酸痛、胸闷、心情烦闷等不适,导致患者术后体位治疗依从性差,出现体位持续时间短、不正确体位的次数多、术后并发症(高眼压、硅油进前房、视网膜脱离、晶体混浊)增多等现象,甚至导致手术的失败。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负担和痛苦。因此,提高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体位的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眼科护理学者对玻璃体切除术后体位方面的研究较多,如吴素虹老师研制的颧颊伏台、章水娟老师研制的新型头位架、音乐疗法等方法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取面向下体位引起的不适感,虽各有特点,但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采取的干预方法单一,只能对患者某一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效果,不能全面解决患者在长期取面向下体位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以便于患者俯卧位时能够进行面部治疗,且通过U型枕放置中药的方式解决患者额面部压痛、颜面部水肿、心情烦闷症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床面靠近床头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口处可拆卸盖合有孔盖,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外轮廓尺寸小于通孔的开孔尺寸,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床体的床架上,推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推动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床体床面;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面设置有药枕架,所述药枕架包括底架和枕架,所述底架安装在支撑底座的顶面,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支座,该一端相对所述底架的另一端靠近床体的床尾,两支座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枕架为U型架,所述U型架的U型两端通过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一支座,其中一转轴背离U型口的一端穿设支座,并在该端套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螺纹连接转轴,其朝向所述支座的一面为磨砂面,所述枕架顶面安装有U型枕,所述U型枕的U型口朝向和枕架的U型口朝向一样,所述U型枕具有用于放置中药的内腔及使内腔外连通的枕口,所述枕口通过拉链闭合或者开启内腔。优选地,所述药枕架可拆卸安装在支撑底座上。优选地,所述底架的底部具有防滑垫。优选地,所述锁紧块所在的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柄。优选地,两转轴均设置有锁紧块。优选地,所述床体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电连接电动推杆。优选地,所述床体的床面上设置有床垫,所述床垫沿床体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分垫和第二分垫,所述第一分垫正对通孔设置,其与所述第二分垫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垫沿床体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床体长度的三分之一。优选地,所述床垫的底面设置有防滑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床体上设置支撑底座和药枕架来放置用于放置中药的U型枕,便于患者面部治疗时能够在中药的作用下改善及解决患者额面部压痛、颜面部水肿、心情烦闷症状,再者,支撑底座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调整药枕架的高度,使得U型枕能够在不使用时回缩至通孔内或者通孔下方,便于孔盖盖合而使得床体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病床,提高舒适度,当U型枕需要使用时能够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伸出通孔外并位于通孔的正上方,便于患者面部放置,同时,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高度,使得患者治疗时的舒适度更好。2、本技术通过将药枕架可拆卸安装支撑底座的方式,使得药枕架可脱离床体使用,此时,患者可选择坐趴式进行面部治疗,即,本技术可满足患者多种体位的治疗方式,灵活性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无第一分垫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支撑底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药枕架单独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图中:床体1、床面2、孔盖3、支撑底座4、电动推杆5、药枕架6、底架61、支座62、枕架63、转轴64、锁紧块65、U型枕7、床垫8、第一分垫81、第二分垫8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床面2靠近床头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口处可拆卸盖合有孔盖3,以通过孔盖3盖合通孔或者打开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支撑底座4,所述支撑底座4的外轮廓尺寸小于通孔的开孔尺寸,所述支撑底座4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5,所述电动推杆5的固定端连接床体1的床架上,推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4,推动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床体1床面2,以利用电动推杆5的推动作用使得孔盖3打开通孔后,支撑底座4能够伸入通孔内或者位于通孔正上方。优选地,所述床体1上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电连接电动推杆5,以控制电动推杆5的运行。所述支撑底座4的顶面设置有药枕架6,所述药枕架6可随支撑底座4伸出通孔外,并位于通孔的正上方以使用或者位于通孔正下方以收纳及孔盖3盖合通孔,所述药枕架6包括底架61和枕架63,所述底架61安装在支撑底座4的顶面,其沿所述床体1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支座62,该一端相对所述底架61的另一端靠近床体1的床尾,两支座62沿所述床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枕架63为U型架,所述U型架的U型两端通过转轴64分别转动连接一支座62,其中一转轴64背离U型口的一端穿设支座62,并在该端套设有锁紧块65,所述锁紧块65螺纹连接转轴64,其朝向所述支座62的一面为磨砂面,以通过转轴64来调整枕架63与底架61的角度,满足面部治疗时的角度要求,调整后的转轴64利用锁紧块65来固定转轴64,使得枕架63相对底架61固定,优选地,所述锁紧块65所在的转轴64上设置有转动柄,便于调整枕架63与底架61的角度,两转轴64均设置有锁紧块65,以提高枕架63与底架61的固定效果。所述枕架63顶面安装有U型枕7,所述U型枕7的U型口朝向和枕架63的U型口朝向一样,所述U型枕7具有用于放置中药的内腔及使内腔外连通的枕口,所述枕口通过拉链闭合或者开启内腔,以利用U型枕7放置中药来改善及解决患者额面部压痛、颜面部水肿、心情烦闷症状,提高面部治疗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药枕架6可拆卸安装在支撑底座4上,以将药枕架6脱离床体1使用,使得患者可采用坐趴式进行面部治疗。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床面靠近床头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口处可拆卸盖合有孔盖,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外轮廓尺寸小于通孔的开孔尺寸,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床体的床架上,推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推动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床体床面;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面设置有药枕架,所述药枕架包括底架和枕架,所述底架安装在支撑底座的顶面,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支座,该一端相对所述底架的另一端靠近床体的床尾,两支座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枕架为U型架,所述U型架的U型两端通过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一支座,其中一转轴背离U型口的一端穿设支座,并在该端套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螺纹连接转轴,其朝向所述支座的一面为磨砂面,所述枕架顶面安装有U型枕,所述U型枕的U型口朝向和枕架的U型口朝向一样,所述U型枕具有用于放置中药的内腔及使内腔外连通的枕口,所述枕口通过拉链闭合或者开启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床面靠近床头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孔口处可拆卸盖合有孔盖,所述通孔处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外轮廓尺寸小于通孔的开孔尺寸,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连接床体的床架上,推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推动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床体床面;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面设置有药枕架,所述药枕架包括底架和枕架,所述底架安装在支撑底座的顶面,其沿所述床体长度方向上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两支座,该一端相对所述底架的另一端靠近床体的床尾,两支座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枕架为U型架,所述U型架的U型两端通过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一支座,其中一转轴背离U型口的一端穿设支座,并在该端套设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螺纹连接转轴,其朝向所述支座的一面为磨砂面,所述枕架顶面安装有U型枕,所述U型枕的U型口朝向和枕架的U型口朝向一样,所述U型枕具有用于放置中药的内腔及使内腔外连通的枕口,所述枕口通过拉链闭合或者开启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面部药枕的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枕架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琴廖文双梁赛梅潘兰兰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