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39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包括监护仪主体,所述监护仪主体为三棱锥形,所述监护仪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铰接有盖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槽,所述监护仪主体的一侧连接有线路,所述线路穿过壳体且与竖直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竖直槽的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竖直槽的另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二弧形槽,且第一弧形槽的出口端与第二弧形槽的入口端相互贯通,所述监护仪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示数反射装置,所述示数反射装置包括支座,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支座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防止线路杂乱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
技术介绍
医用监护仪是通过传感器感应各种生理变化,然后放大器把信息强化,再转换成电信息,经过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编辑,然后在显示屏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显示出来的医疗常见设备。而现有的医用监护仪由于只能朝向一面显示心电波形示数,医生在对患者近距离诊疗时只能将仪器调转方向进行观察,费时费力,且不利于在病患监控室的人员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实用性差;同时现有的医用监护仪线路经常在外部出现淤积,线路杂乱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防止线路杂乱的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包括监护仪主体,所述监护仪主体为三棱锥形,所述监护仪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铰接有盖板,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槽,所述监护仪主体的一侧连接有线路,所述线路穿过壳体且与竖直槽的内壁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竖直槽的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竖直槽的另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二弧形槽,且第一弧形槽的出口端与第二弧形槽的入口端相互贯通。进一步的,所述监护仪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示数反射装置,所述示数反射装置包括支座,所述监护仪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支座滑动连接,所述支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左右调节钮,所述左右调节钮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下调节柄,所述上下调节柄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底部连接有反光镜。进一步的,所述反光镜的一侧设置有凹面反射镜。进一步的,所述监护仪主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监护仪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风扇,且风扇的进风口对准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监护仪主体的顶部对应设置有挂耳,两个所述挂耳之间设置有提拉把手,所述提拉把手的两端对应设置有卡接翼,互卡接翼与挂耳的两侧相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1)通过设置有示数反射装置,可以将监护仪上的示数与图像通过反射镜反射一定的角度,无需医生手动调转监护仪,便于病患监控室的人员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2)通过设置有收线装置,将线路通过盘曲的方式收纳进弧形槽中,避免线路过多地在外部淤积,安全性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监护仪主体与壳体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示数反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监护仪主体;2、示数反射装置;3、收线装置;11、散热孔;12、监护屏;13、挂耳;14、线路;15、滑槽;21、支座;22、左右调节钮;23、上下调节柄;24、第一杆体;25、第二杆体;26、凹面反射镜;27、反光镜;31、壳体;32、竖直槽;33、第一弧形槽;34、第二弧形槽;35、盖板;4、提拉把手;41、卡接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包括监护仪主体1,监护仪主体1为三棱锥形,监护仪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收线装置3,收线装置3包括壳体31,壳体31的底部铰接有盖板35,壳体3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槽32,监护仪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线路14,线路14穿过壳体31且与竖直槽32的内壁相接触,在收纳线路时,打开盖板35,将线路放入竖直槽32,再关上盖板35,可以防止线路暴露在外,便于整齐地收纳线路;竖直槽32的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一弧形槽33,竖直槽32的另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二弧形槽34,且第一弧形槽33的出口端与第二弧形槽34的入口端相互贯通,当需要收纳时,根据线路的长短将其收纳进第一弧形槽33和第二弧形槽34中,通过弯曲的方式使长度进行更精确的调整,便于更好的收纳线路;监护仪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示数反射装置2,示数反射装置2包括支座21,监护仪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内壁与支座21滑动连接,支座2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左右调节钮22,左右调节钮2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上下调节柄23,上下调节柄2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杆体24,第一杆体2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杆体25,第二杆体25的底部连接有反光镜27,当需要对监护屏12的示数进行反向显示时,用手移动支座21的位置,将其调整至合适的地方,再转动左右调节钮22调节反光镜27的水平方向,垂直转动上下调节柄23调节反光镜27的俯仰角度,转动第二杆体25来调整反光镜27的朝向角度,通过三个坐标的调节来精确控制反光镜27的位置,便于临床诊断的医生和患者家属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反光镜27的一侧设置有凹面反射镜26,当需要对示数进行放大显示时,将凹面反射镜26反过来进行显示,针对近视的医生;监护仪主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散热孔11,监护仪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风扇,且风扇的进风口对准散热孔11,当工作时将风扇开启,此时风从一侧的散热孔11进入,另一侧的散热孔11排出,进行循环散热,便于防止器件过热;监护仪主体1的顶部对应设置有挂耳13,两个挂耳13之间设置有提拉把手4,提拉把手4的两端对应设置有卡接翼41,互卡接翼41与挂耳13的两侧相接触,当需要移动该监护仪主体1的位置时,用手将提拉把手4穿过挂耳13,在向上提起提拉把手4,即可移动该监护仪,不移动时,可以将提拉把手4取下,提拉把手4可以做成水笔等常用器件,起到了功能多样的效果。工作原理:在收纳线路时,打开盖板35,将线路放入竖直槽32,再关上盖板35,可以防止线路暴露在外,便于整齐地收纳线路;当需要收纳时,根据线路的长短将其收纳进第一弧形槽33和第二弧形槽34中,通过弯曲的方式使长度进行更精确的调整,便于更好的收纳线路;当需要对监护屏12的示数进行反向显示时,用手移动支座21的位置,将其调整至合适的地方,再转动左右调节钮22调节反光镜27的水平方向,垂直转动上下调节柄23调节反光镜27的俯仰角度,转动第二杆体25来调整反光镜27的朝向角度,通过三个坐标的调节来精确控制反光镜27的位置,便于临床诊断的医生和患者家属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当需要对示数进行放大显示时,将凹面反射镜26反过来进行显示,针对近视的医生;当工作时将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包括监护仪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仪主体(1)为三棱锥形,所述监护仪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收线装置(3),所述收线装置(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的底部铰接有盖板(35),所述壳体(3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槽(32),所述监护仪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线路(14),所述线路(14)穿过壳体(31)且与竖直槽(32)的内壁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包括监护仪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仪主体(1)为三棱锥形,所述监护仪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收线装置(3),所述收线装置(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的底部铰接有盖板(35),所述壳体(3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竖直槽(32),所述监护仪主体(1)的一侧连接有线路(14),所述线路(14)穿过壳体(31)且与竖直槽(32)的内壁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槽(32)的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一弧形槽(33),所述竖直槽(32)的另一侧均匀贯通设置有第二弧形槽(34),且第一弧形槽(33)的出口端与第二弧形槽(34)的入口端相互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仪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示数反射装置(2),所述示数反射装置(2)包括支座(21),所述监护仪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内壁与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守荣张云云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