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35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8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表面前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腿部传动装置,所述底板顶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受腿部传动装置驱动的角度调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传动装置,实现了对患者腿部的锻炼,同时传动装置实现了靠背的角度调节,提升了患者治疗时的舒适度,同时实现了按摩力度的调节,通过设置按摩装置实现了对患者背部和颈部的按摩治疗,实现了对患者脊椎部的按压,促进了患者血液的流通,进一步方便了患者的康复,通过设置换挡机构,实现了电机对按摩装置的驱动,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在对于脊髓康复治疗过程中通常会用到专用的康复锻炼装置,而现有的康复治疗装置还存在着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推广,同时现有的康复治疗装置还存在着治疗效果不佳,舒适度不高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操作复杂,使用不便,功能单一,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推广,治疗效果不佳,舒适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表面前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腿部传动装置,所述底板顶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受腿部传动装置驱动的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腿部传动装置的后端设置有换挡机构,所述换挡机构的后端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所述支撑板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受角度调节装置控制二实现角度调节的靠背,所述靠背的后端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颈部按摩传动机构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所述颈部按摩传动机构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分别驱动颈部按摩装置与腰部按摩装置,所述换挡机构左右移动依次与腿部传动装置或电机传动机构配合,腿部传动装置与电机传动机构通过换挡机构分别驱动换向传动机构进而驱动传动箱内部设置的颈部按膜传动机构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优选的,所述腿部传动装置包括两个脚踏板,两个所述脚踏板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交替上下运动的拐杆,两个所述拐杆的后端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后端分别铰接有第二铰接杆,两个所述第二铰接杆靠近底板中心位置的一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连接于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所固接的隔板外表面的一侧,两个所述拐杆拐点处分别转动连接于隔板前端的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后端的外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后端的外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三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齿轮的外表面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组的底端分别同轴固接有蜗杆,两个所述蜗杆外表面的后端分别啮合有蜗轮,两个所述蜗轮之间通过传动轴同轴固接,所述传动轴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箱,所述移动箱内壁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第七齿轮,所述支撑轴轴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移动箱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的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开设的滑槽的内壁,所述底板右端中心位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前后两侧内壁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一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可前后摆动的操作杆,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右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操作杆顶端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电机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所述第二锥齿轮组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小齿轮,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后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小齿轮与第三小齿轮,所述连接轴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组,所述第三锥齿轮组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换向传动机构。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两个分别与蜗轮同轴固定连接的凸轮,所述凸轮外表面的非圆心位置铰接有第三铰接杆,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后端的左右两侧份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二齿条,所述靠背左右两侧底端的中心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二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三铰接杆的顶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齿条底端的中心位置。优选的,所述换向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伸缩轴,所述第一伸缩轴的后端同轴固接有下连接柱,所述下连接柱的前端均匀滑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后端球铰接有上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轴,所述第二伸缩轴中部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后端开设有与滑杆配合的弧形限位槽,所述箱体后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伸缩轴同轴固接的第四锥齿轮组。优选的,所述第四锥齿轮组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左侧啮合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底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齿带,所述齿带右端的内壁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后端外表面的非圆心位置铰接有第四铰接杆,所述第四铰接杆的底端驱动腰部按摩驱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底部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传动锥齿轮组,所述第五传动锥齿轮组的顶端驱动颈部按摩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腰部按摩驱动装置包括与第四铰接杆的底端铰接的第四齿条,所述靠背后端外表面底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前端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四齿条配合的滑槽,所述第四齿条的左右两端分别啮合有第三不完全齿轮,两个所述第三不完全齿轮分别转动连接于连接块所开设的凹槽内壁,所述第三不完全齿轮的外表面铰接有第六铰接杆,所述连接块所开设凹槽内壁的中心位置铰接有第五铰接杆,所述第五铰接杆的底部铰接有第七铰接杆,所述第六铰接杆的底部铰接于所述第七铰接杆前端外表面的中部,所述第七铰接杆靠近靠背中心位置的一端通过定位轴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前端均匀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靠背前端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定位轴滑动连接于所述弧形槽的内壁。优选的,所述颈部按摩传动机构包括与第五锥齿轮组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的右端啮合有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的顶端分别同轴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下卡块,两个所述下卡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靠背顶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滑块,所述滑块前端的内壁均匀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按摩球,所述滑块后端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啮合有第六传动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所述第六传动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下卡块相配合的上卡块,所述连接板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铰接有前铰接板与后铰接板,所述第三齿条底端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挡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护栏(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前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腿部传动装置(2),所述底板顶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受腿部传动装置(2)驱动的角度调节装置(5),所述腿部传动装置(2)的后端设置有换挡机构(11),所述换挡机构(11)的后端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12),所述支撑板(3)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受角度调节装置(5)控制二实现角度调节的靠背(9),所述靠背(9)的后端设置有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内部设置有颈部按摩传动机构(55)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56),所述颈部按摩传动机构(55)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56)分别驱动颈部按摩装置(8)与腰部按摩装置(7),所述换挡机构(11)左右移动依次与腿部传动装置(2)或电机传动机构(12)配合,腿部传动装置(2)与电机传动机构(12)通过换挡机构(11)分别驱动换向传动机构(13)进而驱动传动箱(10)内部设置的颈部按膜传动机构(55)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56)。/n...

【技术特征摘要】
1.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架(4),所述支架(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护栏(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前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腿部传动装置(2),所述底板顶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受腿部传动装置(2)驱动的角度调节装置(5),所述腿部传动装置(2)的后端设置有换挡机构(11),所述换挡机构(11)的后端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12),所述支撑板(3)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受角度调节装置(5)控制二实现角度调节的靠背(9),所述靠背(9)的后端设置有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内部设置有颈部按摩传动机构(55)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56),所述颈部按摩传动机构(55)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56)分别驱动颈部按摩装置(8)与腰部按摩装置(7),所述换挡机构(11)左右移动依次与腿部传动装置(2)或电机传动机构(12)配合,腿部传动装置(2)与电机传动机构(12)通过换挡机构(11)分别驱动换向传动机构(13)进而驱动传动箱(10)内部设置的颈部按膜传动机构(55)与腰部按摩传动机构(5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传动装置(2)包括两个脚踏板,两个所述脚踏板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交替上下运动的拐杆(15),两个所述拐杆(15)的后端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16),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杆(16)的后端分别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6),两个所述第二铰接杆(26)靠近底板(1)中心位置的一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转动连接于底板(1)上表面中心位置所固接的隔板外表面的一侧,两个所述拐杆(15)拐点处分别转动连接于隔板前端的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一齿轮(17)后端的外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二齿轮(18),两个所述第二齿轮(18)后端的外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三齿轮(19),两个所述第三齿轮(19)的外表面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20),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组(20)的底端分别同轴固接有蜗杆(21),两个所述蜗杆(21)外表面的后端分别啮合有蜗轮(24),两个所述蜗轮(24)之间通过传动轴(23)同轴固接,所述传动轴(23)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底座(35),所述底座(35)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移动箱(36),所述移动箱(36)内壁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9),所述支撑轴(29)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27)与第六齿轮第七齿轮(30),所述支撑轴(29)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28),所述移动箱(36)右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34)的底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35)所开设的滑槽的内壁,所述底板(1)右端中心位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箱(22),所述操作箱(22)前后两侧内壁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齿条(34)相啮合的第一不完全齿轮(33),所述第一不完全齿轮(3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可前后摆动的操作杆(31),所述支撑板(3)上表面右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2),所述固定块(32)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操作杆(31)顶端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传动机构(12)包括电机(37),所述电机(37)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38),所述第二锥齿轮组(38)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小齿轮(39),所述底板(1)上表面中心位置后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连接轴(41),所述连接轴(41)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小齿轮(40)与第三小齿轮(43),所述连接轴(41)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组(43),所述第三锥齿轮组(4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换向传动机构(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两个分别与蜗轮(24)同轴固定连接的凸轮(51),所述凸轮(51)外表面的非圆心位置铰接有第三铰接杆(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杨小霞于慧金孙军弟牛见升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康复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