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28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8
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包括:外层碗、内层碗、内衬碗与盖体,外层碗套设于内层碗外,内层碗套设于内衬碗外,外层碗设置第一支撑边,内层碗设置第二支撑边,第二支撑边套设于第一支撑边外,第二支撑边设置有圆形扣条,第一支撑边与圆形扣条抵接,内衬碗设置第三支撑边与第一斜面,第三支撑边设置于第二支撑边上,第三支撑边的透气孔与第二空腔连通,盖体活动盖设于外层碗、内层碗以及内衬碗的组合体上,盖体的边缘与内层碗的第二支撑边抵接,外层碗、内层碗与内衬碗相邻之间分别设置有反向花纹。产品经过叠层后,内层碗盛装高温食品能直接达到手持叠层碗的效果,也能盛装低温食品水果时碗与空气接触后减缓升温的时间,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
本技术涉及叠层碗
,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一次性碗为单一结构,多种食品需要多个一次性碗进行盛放,再分别进行包装派送,从而耗费较多的材料与成本,同时单一结构的一次性碗与外界的热传递作用大,不具备实用性不具备隔热保温的作用,当食用高温食物时,需要将食物放凉后才能端起一次性碗,当放置时间较长时,食物已变凉不适合食用,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独权所能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包括:外层碗、内层碗、内衬碗与盖体,所述外层碗套设于所述内层碗外,所述外层碗与所述内层碗之间存在有第一空腔,所述内层碗套设于所述内衬碗外,所述内衬碗与所述内层碗之间存在第二空腔,所述外层碗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一支撑边,所述内层碗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二支撑边,所述第二支撑边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边外,所述第二支撑边设置有圆形扣条,所述第一支撑边与所述圆形扣条抵接,所述内衬碗的顶端设置有外部卷曲的第三支撑边与往内部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三支撑边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边上,所述第三支撑边的边缘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盖体活动盖设于所述外层碗、内层碗以及内衬碗的组合体上,所述盖体的边缘与所述内层碗的第二支撑边抵接,所述外层碗与所述内层碗相邻之间分别设置有反向花纹,所述内衬碗的底部设置有花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边设置有第一L型通道,所述第二支撑边设置有第二L型通道,所述第一L型通道与所述第二L型通道形状匹配,所述第二L型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L型通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支撑边与所述第二L型通道形状匹配,所述第三支撑边设置于所述第二L型通道上。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透气孔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边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盖体靠近所述内衬碗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斜面与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间隔设置。上述隔热保温叠层碗,设置有外层碗、内层碗、内衬碗的叠层结构,通过盛放食品的种类与数量,可以组合或分开使用,以内衬的方式使第二支撑边与第一支撑边扣死后内外支撑形成中空的产品,用内外反向花纹使产品叠后受力让中空部分不粘合到一起保持中空的空间,产品经过叠层后,内层碗盛装高温食品通过叠层结构降温后,能直接达到手持叠层碗的效果,也能盛装低温食品水果时碗与空气接触后减缓升温的时间,起到产品隔热保温的最大效果。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隔热保温叠层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外层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外层碗与内层碗的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内层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内衬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内衬碗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包括:外层碗100、内层碗200、内衬碗300与盖体400,所述外层碗100套设于所述内层碗200外,所述外层碗100与所述内层碗200之间存在有第一空腔500,所述内层碗200套设于所述内衬碗300外,所述内衬碗300与所述内层碗200之间存在第二空腔(图未示),所述外层碗100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一支撑边110,所述内层碗200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二支撑边210,所述第二支撑边210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边110外,所述第二支撑边210设置有圆形扣条220,所述第一支撑边110与所述圆形扣条220抵接,所述内衬碗300的顶端设置有外部卷曲的第三支撑边310与往内部倾斜的第一斜面312,所述第三支撑边31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边210上,所述第三支撑边310的边缘开设有透气孔311,所述透气孔311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盖体400活动盖设于所述外层碗100、内层碗200以及内衬碗300的组合体上,所述盖体400的边缘与所述内层碗200的第二支撑边210抵接,所述外层碗100与所述内层碗200相邻之间分别设置有反向花纹610,所述内衬碗300的底部设置有花纹620。具体地,该装置从外到内为外层碗100、内层碗200与内衬碗300,通过第一支撑边110安装于第二支撑边210卷曲范围内并相互抵接,实现外层碗100与内层碗200的固定,通过圆形扣条220对第一支撑边110的边缘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外层碗100与内层碗200的固定力度,值得一提的是,圆形扣条220所在高度与第一支撑边110的边缘高度一致。通过第三支撑边310安装于第二支撑边210的内壁上,实现内衬碗300与内层碗200的固定。外层碗100的花纹620与内层碗200的花纹620相反,相反花纹620具有相互嵌合的作用,能达到一定的固定效果,进而减少三个碗内热气的流失,内衬碗300的花纹620用于放置于桌面上进行缓冲自身重力。第一空腔500与第二空腔能降低热量往外界的传递,从而达到保温隔热效果。将第一种食物放置于外层碗100的第一空腔500内后,将内层碗200放置于外层碗100内,并通过第一支撑边110与第二支撑边210实现固定,将第二种食物放置于内层碗200的第二空腔内后,将内衬碗300放置于内层碗200内,并通过第三支撑边310与第二支撑边210实现固定,将第三种食物放置于内衬碗300后,将盖体400盖设于外层碗100、内层碗200、内衬碗300的组合体上。上述隔热保温叠层碗,设置有外层碗100、内层碗200、内衬碗300的叠层结构,通过盛放食品的种类与数量,可以组合或分开使用,以内衬的方式使第二支撑边210与第一支撑边110扣死后内外支撑形成中空的产品,用内外反向花纹610使产品叠后受力让中空部分不粘合到一起保持中空的空间,产品经过叠层后,内层碗200盛装高温食品通过叠层结构降温后,能直接达到手持叠层碗的效果,也能盛装低温食品水果时碗与空气接触后减缓升温的时间,起到产品隔热保温的最大效果。如图2至图7所示,为实现各个碗之间的固定,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边110设置有第一L型通道120,所述第二支撑边210设置有第二L型通道230,所述第一L型通道120与所述第二L型通道230形状匹配,所述第二L型通道230设置于所述第一L型通道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碗、内层碗、内衬碗与盖体,所述外层碗套设于所述内层碗外,所述外层碗与所述内层碗之间存在有第一空腔,所述内层碗套设于所述内衬碗外,所述内衬碗与所述内层碗之间存在第二空腔,所述外层碗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一支撑边,所述内层碗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二支撑边,所述第二支撑边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边外,所述第二支撑边设置有圆形扣条,所述第一支撑边与所述圆形扣条抵接,所述内衬碗的顶端设置有外部卷曲的第三支撑边与往内部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三支撑边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边上,所述第三支撑边的边缘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盖体活动盖设于所述外层碗、内层碗以及内衬碗的组合体上,所述盖体的边缘与所述内层碗的第二支撑边抵接,所述外层碗与所述内层碗相邻之间分别设置有反向花纹,所述内衬碗的底部设置有花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保温叠层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碗、内层碗、内衬碗与盖体,所述外层碗套设于所述内层碗外,所述外层碗与所述内层碗之间存在有第一空腔,所述内层碗套设于所述内衬碗外,所述内衬碗与所述内层碗之间存在第二空腔,所述外层碗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一支撑边,所述内层碗的顶端设置有往外部卷曲的第二支撑边,所述第二支撑边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边外,所述第二支撑边设置有圆形扣条,所述第一支撑边与所述圆形扣条抵接,所述内衬碗的顶端设置有外部卷曲的第三支撑边与往内部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三支撑边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边上,所述第三支撑边的边缘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所述盖体活动盖设于所述外层碗、内层碗以及内衬碗的组合体上,所述盖体的边缘与所述内层碗的第二支撑边抵接,所述外层碗与所述内层碗相邻之间分别设置有反向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展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冠展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