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019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歇式遮阳伞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应用于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和开收,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装置壳体内设有与茶歇式遮阳伞的伞杆配合的上伞杆套,上伞杆套的下端连接有下伞杆柱,上伞杆套和下伞杆柱之间设置有转向开收模块;转向开收模块包括位于上伞杆套和下伞杆柱之间的大滑轮和穿设于大滑轮并贯穿装置壳体的转轴;转轴上设有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与大滑轮相对应,所述上伞杆套的下端设有与第二传动单元相对应的传动件;所述大滑轮上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连接茶歇式遮阳伞的伞面骨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转向开收模块完成伞面的转向功能和开收功能,既省力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歇式遮阳伞
,尤其涉及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用茶歇式遮阳伞应运而生,如在室外茶歇,室外餐饮,室外休闲等方面,茶歇式遮阳伞起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人们提供可在户外工作娱乐休闲遮阳的空间。但是普通茶歇式遮阳伞伞杆的固定方式单一,无法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转变角度。由于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茶歇式遮阳伞也需要不断调整伞面角度以提供更大遮光面积,因此,就需要在茶歇式遮阳伞上安装相关装置来完成转向目的。同时由于茶歇式遮阳伞体积较大,开收伞面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也需要额外的装置实现。而想要实现两者的功能,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装置,使得伞体结构复杂,空间占用体积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茶歇式遮阳伞转向和开收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能够通过转向开收模块完成伞面的转向功能和开收功能,既省力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应用于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和开收,所述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与茶歇式遮阳伞的伞杆配合的上伞杆套,所述上伞杆套的下端连接有下伞杆柱,所述上伞杆套和下伞杆柱之间设置有转向开收模块;所述转向开收模块包括位于上伞杆套和下伞杆柱之间的大滑轮和穿设于大滑轮并贯穿装置壳体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与大滑轮相对应,所述上伞杆套的下端设有与第二传动单元相对应的传动件;所述大滑轮上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连接茶歇式遮阳伞的伞面骨架。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围绕转轴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啮齿,所述大滑轮的中部设有与多个第一啮齿相对应的多个第一齿槽,横向拉动转轴的位置,可以使多个第一啮齿与多个第一齿槽相互嵌合,在多个第一啮齿与多个第一齿槽相互嵌合的情况下,转动转轴即可带动大滑轮转动,实现茶歇式遮阳伞的开收。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围绕转轴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啮齿,所述传动件包括与多个第二啮齿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齿槽,横向拉动转轴的位置,可以使多个第二啮齿与多个第二齿槽相互嵌合,在多个第二啮齿与多个第二齿槽相互嵌合的情况下,转动转轴即可带动上伞杆套的转向,进而实现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可选的,所述装置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端均设有用于对上伞杆套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的限位边,即对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以避免大幅度转向引起的茶歇式遮阳伞弯折损坏。可选的,所述转向开收模块还包括转向锁定单元;所述转向锁定单元包括转向阻件和用于对转向阻件进行按压的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设于装置壳体上;所述下伞杆柱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转向阻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弹性件,所述转向阻件的上端与上伞杆套的下端之间设有卡合组件,卡合组件在按键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卡合或脱离的功能,即实现转向阻件的上端与上伞杆套的下端相互卡合或相互脱离的功能,以实现对上伞杆套的转向锁定或解锁。可选的,所述卡合组件包括设于转向阻件上端的第三啮齿和设于上伞杆套下端的第四啮齿,所述第三啮齿和第四啮齿相互卡合或脱离,当第三啮齿和第四啮齿相互卡合时,对上伞杆套的转向进行锁定,当第三啮齿和第四啮齿相互脱离时,可对上伞杆套进行转向操作。可选的,所述按键组件包括设于装置壳体上的按键盒,所述按键盒内设有挡片,所述按键盒外设有与挡片连接的按钮;所述挡片的下端连接有传动键,所述传动键连接转向阻件,转向阻件在传动键的作用下压缩弹性件,或是在失去传动键的作用下,受弹性件的弹力影响而向上弹起。可选的,所述挡片为H字形状,所述按键盒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挡片的一端穿过连接孔并与按钮连接;所述连接孔为Z字形状,H字形状的挡片在使用时能加强挡片的受力强度,按钮在按压挡片时,绕Z字形状的连接孔进行移动与锁定,避免按钮发生回弹,使按钮效果失效。可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手柄,便于对转轴进行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向开收模块完成伞面的转向功能和开收功能,由第一传动单元带动大滑轮转动进而实现茶歇式遮阳伞的开收,由第二传动单元带动上伞杆套转动进而实现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省力省时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在开收状态下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在开收状态转为转向状态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在转向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按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按键组件结构爆炸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转向解锁状态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转向解锁状态下按键组件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转向锁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的转向锁定状态下按键组件剖视图。其中,1为转向开收控制装置;2为装置壳体;21为第一壳体;22为第二壳体;23为限位边;3为上伞杆套;31为传动件;4为下伞杆柱;5为转向开收模块;6为大滑轮;7为转轴;8为第一传动单元;9为第二传动单元;10为转向锁定单元;11为转向阻件;12为按键组件;121为按键盒;122为挡片;123为按钮;124为传动键;125为连接孔;13为弹性件;14为手柄;15为伞杆;16为伞面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例如,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应用于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应用于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和开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开收控制装置(1)包括装置壳体(2),所述装置壳体(2)内设有与茶歇式遮阳伞的伞杆配合的上伞杆套(3),所述上伞杆套(3)的下端连接有下伞杆柱(4),所述上伞杆套(3)和下伞杆柱(4)之间设置有转向开收模块(5);/n所述转向开收模块(5)包括位于上伞杆套(3)和下伞杆柱(4)之间的大滑轮(6)和穿设于大滑轮(6)并贯穿装置壳体(2)的转轴(7);/n所述转轴(7)上设有第一传动单元(8)和第二传动单元(9),所述第一传动单元(8)与大滑轮(6)相对应,所述上伞杆套(3)的下端设有与第二传动单元(9)相对应的传动件(31);/n所述大滑轮(6)上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连接茶歇式遮阳伞的伞面骨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应用于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和开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开收控制装置(1)包括装置壳体(2),所述装置壳体(2)内设有与茶歇式遮阳伞的伞杆配合的上伞杆套(3),所述上伞杆套(3)的下端连接有下伞杆柱(4),所述上伞杆套(3)和下伞杆柱(4)之间设置有转向开收模块(5);
所述转向开收模块(5)包括位于上伞杆套(3)和下伞杆柱(4)之间的大滑轮(6)和穿设于大滑轮(6)并贯穿装置壳体(2)的转轴(7);
所述转轴(7)上设有第一传动单元(8)和第二传动单元(9),所述第一传动单元(8)与大滑轮(6)相对应,所述上伞杆套(3)的下端设有与第二传动单元(9)相对应的传动件(31);
所述大滑轮(6)上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连接茶歇式遮阳伞的伞面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8)包括围绕转轴(7)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啮齿,所述大滑轮(6)的中部设有与多个第一啮齿相对应的多个第一齿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单元(9)包括围绕转轴(7)的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啮齿,所述传动件(31)包括与多个第二啮齿相对应的多个第二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歇式遮阳伞的转向开收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2)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所述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的上端均设有用于对上伞杆套(3)的转动方向进行限制的限位边(2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雷陈杰邓志城范永垚李诺锋许耿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